11月11日,国道317线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双江口红旗桥引桥发生垮塌。由于工作人员巡查中及时发现边坡和桥头路面出现裂缝,当地提前实施交通管制,垮塌发生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11月12日,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四川路桥桥梁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确认,该公司为红旗大桥建设单位;当地通报已经明确与地质情况有关,经初步分析是水库水位退了后引起的地质崩塌,但具体诱因还不清楚,结果需要由专家论证。
当地村民:双江口水库蓄水后,老寨子后面的山坡曾发生垮塌
12日,马尔康白湾乡英戈洛村一位村民告诉澎湃新闻,他们此前的老房子就在水库边上,现在已经垮塌了。他们现在住在临时安置点,比较安全。不过,村民们担心,他们集中存放物品的地方也靠水,生怕水位上涨之后发生垮塌,东西没了,“因为这种垮塌是随着蓄水水位升高而产生的。”
据媒体此前报道,5月1日,双江口水库完成首次蓄水。10月10日,双江口水库二期蓄水正式启动。
当地村民介绍,水库开始蓄水之后,随着水位上升,边坡垮塌的情况不断发生。他们老寨子后面的山坡在一期蓄水后就垮塌了,“开始蓄水之后,经常白天都能看到边坡垮塌”。现在正是第二次蓄水阶段,据说还有第三期,他们担心第三期蓄水后他们堆放物资的地方受到影响。这位村民表示,他一周前刚回过村子的板房安置点,现在桥断了,他们也回不去了。一些老年人,还有部分留在当地干活的年轻人也出不来,“接下来当地政府可能要通过水路保障我们的物资供应”。
据事发时当地居民拍摄的现场视频显示,该公路桥梁靠近山体一侧的结构率先断裂,桥体部分构件迅速坠落,现场升起大量烟尘,镜头外有人惊呼声 “桥没得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桥梁垮塌之前的一段视频显示,桥梁下方还有一个便道,桥墩两边还有洞口,当地村民说是之前运输渣石的便道和洞子。水库蓄水之后,这种坍塌已经出现过几次,但都是在无人或路桥地基的位置。
据阿坝州交通运输局和公安局此前通告:11月10日,国道317线马尔康市双江口红旗桥右岸桥头K381+030M路面和边坡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对国道317线马尔康市双江口红旗桥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马尔康在线11日下午6时45分发布通报:11日4时许,因变形加剧、山体滑塌,致该段路基及引桥垮塌。整个过程无人员伤亡,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通报要求进出车辆按《交通管制通告》绕行路线通行。
G317复建公路项目相关负责人曾称:复杂地质让70%的路基区域暗藏滑坡、崩塌隐患
前述四川路桥桥梁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种工程项目的地质勘察设计、投资、施工都是不同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们公司只是施工单位,而且还有行业监管部门、行政监管部门,“更多的情况,需向阿坝州交通运输管理局了解。后续的调查肯定是第三方机构,我们是当事方,不会参与。”
据四川路桥桥梁公司微信公众号今年1月17日发布消息,1月14日,G317复建公路工程项目的红旗特大桥中跨顺利合龙。该桥是连接马尔康、金川县、壤塘县三地的交通枢纽,全桥长758米,其中主墩中跨跨径220米,墩高172米。文章介绍,在红旗特大桥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成功攻克诸多难题,主墩陡峭地形、高边坡、大体量桥位倾方与国道交叉干扰、高海拔、复杂地质深大基础沉桩、陡峭地形因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引桥基础与主墩施工工序倒置的落石防护等。
据四川卫视今年6月2日《“抬升”国道 “云端”筑路》报道称,位于阿坝州的双江口水电站是世界第一高坝,由于水电站蓄水,周边的国道317部分线路将被淹没,为保障蓄水和通行,建设者们“云端”筑路,将部分线路“抬升”复建。目前,平均海拔超2500米的双江口水电站国道317线复建公路一期工程已进入试通车阶段,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
在上述报道中,蜀道集团四川路桥双江口G317复建公路项目工程处处长魏航表示,面对重重困难,四川路桥建设者奋力攻坚,“比如路基工程70°以上的陡壁占比近半,33条“挂壁便道”就像丝带缠绕在山间,7个回头弯在峭壁间盘桓,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复杂地质让70%的路基区域暗藏滑坡、崩塌隐患。”
阿坝州新闻传媒中心2025年4月17日曾发文,称这条公路成为连接马尔康松岗镇与金川观音桥镇的“云端生命线”。文章提到,在红旗特大桥等“空中叠合点”,新建桥梁直接骑跨在老国道上方,必须用型钢搭起防护棚才能避免掉落的螺丝、滑落的砖石成为“高空炸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