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8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公告称,将开始大力撤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
美国政府近年来多次在中国留学生签证的问题上使绊子,总结起来,大致分为四类:
将大学和研究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签证管控;
限制中美正常交流项目;
对研究人员采取持续调查。

这一次,主要聚焦在签证管控,但相比以往具体到某个领域,这一次,影响范围显然更大。
公告提到,其限制对象包括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还提到,将修改签证标准,加强对中国未来所有签证申请的审查。
美国提出所谓的“关键领域”,没有给出任何明确标准,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这也让舆论场出现了很多疑问。
要理解美国为何此时又在教育领域胡作非为,关键要理解美国政府的行动逻辑,谭主就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美国国务院在公告中提到,此次限制的背景是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合作。
近期,美国政府开展了系列限制留学生行动,其目的是向美国高校施加压力,推动其在课程设置、研究项目、员工聘用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说白了就是要听美国政府的话。
为此,多个部门参与了进来。
上周,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的资质,相当于是从校方堵住了招生的口子。
美国国务院,则是从学生方堵住了其入境的口子。
在美国的行政体系中,限制留学生,存在多种路径。
早在今年3月,相关行动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了。

3月至4月,200多所美国高校上千名留学生的SEVIS(学生与交流访问者资讯系统)账号毫无征兆地被终止。
SEVIS由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上面提到的国际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来管理。这个系统用于追踪和记录留学生在美国的活动。
同一时间,美国国务院撤销了数百个签证。
这些行动,都是美国政府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阻止学生前往或停留在美国。
其中,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行动与美国境内的这部分留学生更相关。因为SEVIS账号被终止,通常意味着这些留学生失去了合法身份,面临被遣返的风险。这时,学校会建议这些留学生立刻启动离境程序。
但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起的行动又更容易受到干预。
当时,美国法院积极介入了相关事件,禁止其执行。最终,美国政府也妥协了,表示将恢复这些学生的账号。
种种迹象,让美国政府意识到,生拉硬拽是行不通的,需要更“聪明”的顶层设计。

不同于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国务院拥有广泛裁量权,可随时以“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等理由撤销外国人的签证,且无需经过司法审查。
但如果仅仅是撤销签证,已经入境美国的留学生依旧可以留在美国(在其入境记录中所规定的逗留期限内),还可以寻求救济、申诉或重新申请签证,而不会面临立即被遣返。
上个月,移民与海关执法局更新了SEVIS管理规则,新增规定,如果美国国务院撤销签证,留学生的SEVIS账号同样可以被终止。
于是,美国国务院修改签证标准,美国国土安全部执行驱逐程序,双方通过这样的配合,形成了管理留学生的闭环。
可以看到,这样的合作是美国行政体系运转水到渠成的结果。但问题是,原本面向所有留学生的政策调整,在执行到美国国务院这一层时,为何演变成了对中国的“精准打击”?
事情的发展,从美国国土安全部取消哈佛大学SEVP资质时起,已经有迹可循。
从这时起,美国内部的一些力量开始强行把矛盾引导到中国身上。
美国国土安全部取消哈佛大学SEVP资质时,发布的公告提到:
哈佛大学因与中国政府合作、在校园内鼓励学生实施暴力、反犹太主义和支持恐怖主义行为而被追究责任。
一句“与中国政府合作”,在当时的语境下显得格外突兀和刻意。
原本,美国国土安全部根本没有必要提中国。
谭主在梳理了这次事件相关的文件后发现,提到中国的部分,具体内容全部来自另一个机构——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