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3月末,多家银行调整消费贷利率,叫停了3%以下的消费贷产品利率优惠。
不过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近期多家银行推出信用卡现金分期利率优惠活动,折后年化利率最低在3%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现金分期虽然在用途上与消费贷类似,但在银行内部是不同的两种业务。低折扣仅仅针对少数客群,信用卡现金分期作为一种拓客手段,更多体现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精细化的管理能力。
什么是信用卡现金分期?
“招商银行特邀1.7折起年化利率优惠!5月15日前办e招贷或分期卡分指定期数可享,分期折算年化利率(单利)低至2.76%!戳掌上生活App搜索[借钱]马上锁定。”李女士向界面新闻展示她近期收到的短信。
近期,多家银行通过利率折扣或叠加优惠券的方式营销现金分期业务。除了上述提及的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信用卡的“我要现金”业务针对12期及以上的分期业务推出“限时3.4折”专享优惠活动。优惠后,24期分期还款的折算年化利率为5.66%,12期分期还款的折算年化利率为5.49%。
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借现金”业务针对12期及以上的分期业务推出“限时1.9折”利息优惠活动。优惠后,24期分期还款的折算年化利率为3.19%,12期分期还款的折算年化利率仅为3.09%。
此外,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也推出了类似优惠,利率折扣在2.8折至6折不等。
界面新闻了解到,银行推出的上述业务都属于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是信用卡发卡银行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现金信贷服务。具体来说,银行直接将授信金额打入持卡人指定的借记卡账户,持卡人需要按照约定的分期期数、手续费进行还款。
“信用卡现金分期一般不占用信用卡额度,本金和费用会结算在信用卡账单中,客户只需要根据信用卡账单还款。还款方式也比较灵活,可以选择先息后本或每月等额还款,如果不想借了,也可以随时一次性还清,但可能会收取一定费用。”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
“你可以把现金分期理解为消费贷,因为用途和消费贷一样,限定在日常消费、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方面,并且注明借款不得用于房产、投资、经营,不过信用卡现金分期额度一般比消费贷小。”有国有行人网点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表示。
不过,信用卡现金分期使用合规更为严格,界面新闻记者在交通银行相关产品页面注意到,放款后60天内,用户需要在银行客户端“分期历史”页面上传发票、交易截屏等相关消费凭证,银行将对资金用途进行审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现金分期办理后如果需要一次性还清,可能会被银行收取剩余本金3%的手续费。
能否拓展零售贷款增量成疑
不可否认,信用卡现金分期业务是响应金融支持消费的举措之一。今年3月17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提到,要支持金融机构以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大汽车贷款、消费贷款投放。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则表示,要对我国居民使用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的重点领域消费给予一定贴息支持,降低消费者信贷成本。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一是银行“以量补价”,试图以此稳步拓展零售贷款增量;二是通过“掐尖”来把控贷款客群准入门槛,从源头为贷后不良减轻压力。
不过,对于信用卡现金分期是否成为消费贷利率下限被约束后,拓展零售贷款的手段,业内也有不同看法。
从利率角度来看,信用卡专家董峥认为,2021年,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此前,“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因此,信用卡分期利率没有合规问题。
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从体量上,这两年大银行消费贷增量都比较大,信用卡现金分期是一个有收益也有风险,相对而言体量不大的业务。多数信用卡持有人选择全额还款,或刷卡后分期,现金分期业务占比虽然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但按照常识判断,占比不高。“特别是最近几年零售风险上升,以价换量的营销需要更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其实是比较难的。”
从公开数据来看,安永《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回顾及展望》报告显示,信用卡占零售贷款比重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13.09%下降至2024年的12.54%,同期,个人经营贷和个人消费贷占比分别提升约5.64%及2.07%。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用卡粗放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信用卡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7亿张,发卡量同比减少4000万张,市场饱和、消费动力不足和监管趋严是发卡量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从交易金额角度来看,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交易金额同比均呈下滑趋势。
公布信用卡收入的三家股份制银行中,招行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以885.08亿元继续领先,中信信用卡、光大信用卡分别达到了559.1亿元、331.56亿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董峥认为,信用卡市场靠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进入存量经营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探究如何留住能够贡献价值的用户,这也是转型过程中的核心所在。唯有以科技、场景与风控为引擎,以用户价值为核心重构生态,才能让信用卡行业回归到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