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 百千万工程 ",我们通常会关注县镇村的产业振兴、经济发展,但其实,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天,广州白鹅潭畔格外热闹,创建助力 " 百千万 " —— " 文明乡风润南粤 " 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就是用实际行动证明:推动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既要产业振兴,也要凝聚人心。
乡村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关键在人。活动现场,揭阳普宁的英歌队,把非遗跳出了盛世雄风的精气神;韶关翁源的学生诗朗诵,句句都是对家乡的自豪。从文艺展演到非遗市集,普通群众站上 C 位唱主角。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用实际行动支持 " 百千万工程 "。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热情,正是广东推动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
活动现场,还有一个细节很打动我。50 个特色摊位、近百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让我们看到了 " 非遗 +" 的巨大潜力。比如化橘红中药文化非遗工坊通过开展技艺培训、设计旅游研学线路等方式,吸纳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参与生产,带动 899 人就业;又比如梅州光德陶瓷烧制技艺非遗工坊依托 " 非遗 + 文化 + 旅游 + 产业 " 模式,带动 95 人就业,人均年收入约 3.6 万元。这些传统的老手艺,既帮乡亲们鼓了腰包,又让文化传承有了新活力。
而且," 百千万工程 " 还在不断出新招。比如,以 "1+7+N" 系列活动为牵引,38 项特色活动覆盖创、赛、演、选、展、游、传七大主题,实现 " 一年办一次、一次办一年 ",做到 " 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年年有奖项 "。这种持续的文化赋能,全面盘活乡村文化活动资源,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的无限可能。
" 百千万一起干 ",不只是喊口号。这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向着更美好生活的迈进。展望未来,乡村的产业强了、文化活了、人心聚了,咱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像这 " 百千万工程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文案|李妹妍
出镜|姜雪媛
拍摄|姜雪媛
剪辑|姜雪媛
编辑:严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