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全国客服热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24小时服务热线  附近服务网点  全国报修  全国报修网点  24小时服务电话  家电上门服务  附近上门服务网点  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农文旅融合,看“苏中水乡”兴化如何“花开四季”内容具体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5-11-20 22:11  发布时间: 3小时前   3490
核心提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江苏兴化如一颗“水乡明珠”,这里河网如织、垛田纵横,不仅是里下河腹地的生态瑰宝,更是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而闻名的农业强县。清代郑板桥曾这样描述家乡:“吾家家在烟波里,绕秋城藕花芦叶,渺然无际。”今天来到兴化的游客,依然能找到词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江苏兴化如一颗“水乡明珠”,这里河网如织、垛田纵横,不仅是里下河腹地的生态瑰宝,更是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而闻名的农业强县。

清代郑板桥曾这样描述家乡:“吾家家在烟波里,绕秋城藕花芦叶,渺然无际。”今天来到兴化的游客,依然能找到词中的意境。它以农为基、以文点金、以旅破界,正悄然谱写“诗与远方”交融的新篇章。

2024年,兴化交出亮眼答卷:全年接待游客76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22%。千垛菜花景区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5.6万人次,连续十五年稳坐长三角春季旅游的“顶流”宝座。

喜讯接踵而至,不久前东罗村荣膺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苏超泰州队夺冠也将兴化推至聚光灯下。这座小城,正以“冠军流量”为契机构建文旅新格局。

江苏的“绿心”

在江淮之间、里下河腹地,藏着一座水乡古城——兴化。这里有着7200多年的文明印记和1200多年的建制历史。从草堰港先民的足迹,到楚国令尹昭阳的食邑,再到公元920年正式置县,兴化的历史长卷上写满了故事。

资料显示,“兴化”二字,取“兴盛教化”之意,名副其实。这片土地孕育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文艺评论家刘熙载等文化巨匠。就连“板桥”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也源自兴化东门外的一座古板桥——名字中印着家乡,故乡的召唤绵延一生。

兴化的风情,离不开水。

这座城市被水定义,被水塑造。河网密布,湖荡相连,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这是一座真正从水中生长出来的城市。

与绝大多数古城不同,兴化古城整体坐落于湖荡之间,以无数大小不一的垛岛为根基,通过若干邻近的垛块团簇相联而成。这种独特的城市肌理,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千垛菜花。本文图片均由史道智摄

宋代起,面对广袤的沼泽,兴化先民向水要地,创造了“垒土成垛、架木浮田”的垛田农耕系统——将水下淤泥堆砌成高出水面的田块,种植油菜、水稻等作物。这一智慧不仅化解了水患,更让兴化成为“鱼米之乡”的代名词。

2014年,兴化垛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活化石。

让兴化被更多人看到的,是那垛田的春日景象。“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潋滟春光里,万亩油菜花在垛田上绽放,金黄色的花海与交错的水道构成令人惊叹的画卷。这一花海奇观,丝毫不逊色于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园、荷兰郁金香花海、日本京都的樱花。

202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兴化正式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殊荣,是对兴化千年文脉的认可,也是对这座水乡古城保护与发展成果的肯定。

但兴化的实力,不仅在于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更在于它作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农业实力。

数据显示,兴化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全国近千分之二的粮食。淡水产品年产量达30多万吨,已连续34年位居江苏内陆县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河蟹养殖第一县”。

来兴化旅行过的人,大多会感叹:兴化太好吃了!从春秋两季的明星——大闸蟹,到精致的早茶、晚茶,从弹牙的沙沟鱼圆、丰盛的沙沟水席,到文化味十足的板桥宴、暖身的陶庄羊肉……这座小城有着干不完的饭,尝不完的味。

如今的兴化,凭借独特的河网密布、垛田纵横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兴化,这座“低调的水乡”,正以它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中国智慧。它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当你走近它,会发现它是最耐人寻味的那一个。

一季绚烂不如“四季花开”

兴化的四季,如同一幅在垛田上铺展的浓烈油画。这座“因水而生、因垛而兴”的城市,正将千年垛田从农业遗产转化为讲述文旅故事的核心载体。

兴化的美,始于春日垛田的金黄盛宴。“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纵横交错的河道与金灿灿的油菜花海相映成趣。游船在花垛间缓缓穿行,宛如行进在流动的油画中,“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凭借这份独特的春日馈赠,千垛景区连续多年成为长三角地区春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千垛菊花。

在千垛景区,站在高处的观景台上,记者看到了一幅“五彩的秋日”。各色菊花在垛格上层层铺展,金丝皇菊灿烂如阳光碎片,国庆小菊热烈似燃烧的云霞,它们与碧水相映,像一幅流动的织锦;远处飘来蒸蟹的香气,与淡雅的菊香交织,构成独属于水乡秋日的浪漫交响。

而这正是兴化的另一高明之处——它不仅让游客大饱眼福,更要满足他们的味蕾。游客只需购买门票,就能以30元单点一只大闸蟹,或以39元享用包含大闸蟹的兴化特产套餐。将蒸好的大闸蟹与兴化特产的菱角、花生、龙香芋一同呈上观景台,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时令美味。这种全方位的感官盛宴,成为游客难忘的记忆。

蟹塘剪影。

不过,兴化并未满足于某一季的绚烂。澎湃新闻从兴化文体广旅局获悉,通过精心布局“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品菊花、冬览芦花”的四季品牌战略,这座城市成功破解了“花无百日红”的行业难题。在夯实千垛菜花、菊花两季观赏的基础上,兴化更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自然生态,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徐马湿地等片区的精心打造,让四季皆景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更源于一种更深层的自觉:如何将独特的垛田、水乡资源,转化为打动人心的游客体验?如何讲好兴化故事、做好文旅表达?这已成为驱动当地文旅发展的核心命题。

在这条探索的路上,千跺景区的相关负责人徐波的“职业病”,恰是一个生动的缩影。家里人常说,他出去旅游更像是在调研:看其他优秀景区的安全设施怎么设置、逃生通道如何标识、服务细节哪里亮眼。别人的优点,他默默记在心里,心里想的是“这能不能为我们所用?”

在西湖,他不沉醉于湖光山色,反而专注研究游船的扫码自助收费系统,只为把那份便捷带回千垛;在河南的清明上河园,他留意到自助售票机的高效,很快也为自家景区配备起来。就连过年期间在石家庄看到一场灯会,他回来便着手升级千垛景区的夜间亮化工程,积极引入第三方合作,尝试打造属于兴化的光影盛宴。

兴化所做的,正是在优质的自然资源之外,不断打磨服务的颗粒度,于细微处见真章。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最好的兴化,呈现给远道而来的每一个人。

东罗村来了“东风”      

乡村发展旅游,在今天已非新鲜事。但能否走出新路、赢得人心,才是真正的考验。

东罗村是兴化垛田核心区域的村落,东邻千垛菜花景区、西接李中水上森林。东罗村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村落”,却在今年十月,迎来了一道瞩目的国际目光。

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东罗村入选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成为江苏省首个获此荣誉的地区。

谈及东罗村的魅力,可能在于它让时间慢了下来,唤醒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

碧水东罗。

村庄安然枕水而居,碧水环绕着块块垛田,宛如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家园。斑驳的墙面与蜿蜒的街巷,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精心修缮的老建筑与现代文创空间和谐共存,既保留了传统的筋骨,也注入了时代的气息。

记者在村中央老柳树下与村书记罗国康交谈时,一旁的村民正在码头广场悠然练舞,孩子们追逐嬉戏,构成一幅质朴温暖的生活图景。这份突如其来的喜讯,罗国康既惊喜又意外:“这么大的荣誉,就这么落到我们怀里了?”

这份惊喜背后,其实是东罗村独特气质的自然结果——一种远离商业喧嚣、回归生活本真的从容。在这里,没有刻意的包装与迎合,只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踏实与宁静。

而这份气质的形成,离不开东罗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创新实践。其核心,正是“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三方协同的合作模式。

政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筑牢发展根基;引入的万科团队,则以“轻手轻脚”的方式,对现有建筑、景观进行点状更新,最大限度保留村落传统风貌与肌理。老房子、旧设施被“修旧如旧”,改造为大礼堂、咖啡馆,留住了“乡愁”的原貌。

通过打造“碧水东罗”主题IP,村庄成功培育出“耘朵”民宿、“几木”咖啡馆等新业态。村民则通过土地、房屋入股,从“旁观者”变为“合伙人”,共享发展收益。2024年,东罗村实现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28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分别同比增长5%与8.1%。

万科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时选择东罗村,真心觉得中国的乡村大有可为,另一方面,被它独一无二的“垛田地貌”、完整的水乡格局吸引了。“我们想把这么好的乡村资源真正盘活。这不仅仅是做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荣誉带来的“东风”,也迅速转化为发展的实际行动。

水上森林。

在入选“最佳旅游乡村”的第二天,兴化便召开东罗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会议明确,将以项目化思维推进发展,充分发挥镇村和国企的主导作用,持续做好“吃、住、游、购、娱”全链条运营管理。东罗村将与水上森林、千垛景区、徐马湿地、沙沟古镇等联动发展,通过开发深度体验项目、植入地方特色文创与农产品,致力打造成为展示兴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最美窗口。

最近,罗国康在村里散步时,总会把好消息分享给村里的老人们。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不太理解这块国际奖牌代表着什么,却知道“有更多的游客来到村里的时候,要对他们友好,把村里最好的展示出来”。这份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质朴,早已融入东罗村的日常。

除了东罗村的喜讯,兴化也因一场体育盛事吸引了更多目光。

不久前落幕的首届“苏超”联赛中,泰州队夺冠的激情点燃了整个城市。兴化借此契机,将水浒文化、板桥精神、垛田风光及非遗遗产与足球运动的活力创造性结合,从“抽象水浒秀”的破圈传播,到“寻找水浒108将”的深度互动,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整体提升。

从千垛花海的四季流转,到东罗村的国际亮相,再到一场体育赛事的全民共鸣,兴化正以它独有的节奏,讲述着一个关于水、土地与人的故事。这座水乡的未来,正在徐徐展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