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 国新网 图
10月31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政策例行吹风会。有媒体记者现场提问:绿色转型往往伴随着一定成本,这对广大中小企业构成较大挑战。请问在拓展绿色贸易过程中,商务部有哪些针对中小企业的工作,帮助他们轻装上阵,不被“绿色浪潮”淘汰?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介绍,确实,在推动外贸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向哪转、怎么转”的现实困惑。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帮助企业扫清这些障碍,提升他们的绿色竞争力。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优服务”,加强外贸企业能力建设。我们观察到,当前外贸企业在提升绿色发展意识和能力方面,有较强诉求,为此我们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帮助企业增强绿色发展意识,提升降碳转型能力。去年以来,我们围绕绿色低碳规则、产品碳足迹核算、绿证绿电交易等主题举办了6期绿色贸易专题培训,线上线下覆盖3万多家企业。我们还建设了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专家编发了《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知识手册》,用通俗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来解读绿色低碳相关政策与规则,让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搭平台”,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今年以来,我们聚焦绿色低碳主题,已经在境内外成功举办了10多场贸易促进活动,覆盖新能源产品、绿色家电、绿色家居、可持续燃料等多个行业,吸引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购商踊跃对接,达成意向成交额近500亿元。我们还推动有条件的展会特别是重大展会,设立了绿色低碳专门展区,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帮助企业拓展绿色低碳国际市场。
三是“树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中国外贸企业积极顺应国际市场需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我们面向全国遴选发布了首批31个绿色贸易最佳实践案例。这里面,有家具企业如何利用环保材料打开国际高端市场的实践,有服装企业通过改进工艺实现减排和降本双重目标的经验,也有钢铁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生产低碳钢的创新做法。这些实践经验有助于中小企业互学互鉴、取长补短。
他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地关注中小外贸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