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国庆档电影票房超18亿元,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营业额增长6%……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流动的中国活力奔涌,各领域消费持续红火,传递出经济的强劲脉动。
科技深度赋能,带来消费体验革新。这个黄金周,科技正从多维度赋能消费市场。在零售与居家领域,能听懂方言的扫地机器人、可自动避人吹风的空调等智能家电受到消费者青睐。在商场购物时,更有增强现实(AR)试衣镜、智能导购机器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文旅领域,泰山、恩施大峡谷等景区纷纷投放外骨骼机器人,让游客减轻登山负重,畅享科技便捷。智能眼镜销售热度持续攀升,成为年轻人记录出游瞬间、解锁美好假期的新“神器”。科技力量不仅带动了短期消费增长,还在重塑消费习惯,不断优化供给,为市场注入全新动能。
文旅市场火热,迈向多业态融合。这个黄金周,文旅市场展现出众多鲜明特点。一是从“看景点”转向“品文化”。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更多寻求文物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等深度游。旅游城市、景区也逐渐从“卖风光”转向“卖文化”,注重满足游客对情感共鸣、情绪价值的追求。二是赛事带动作用明显。中国网球公开赛、苏超等多项大型体育赛事贯穿假期,并创新推出“第二现场”活动,通过超清大屏在商圈直播赛事,将热度延伸至消费端,带动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三是长线游、出境游潜能持续释放。新疆阿勒泰、吉林长白山等地酒店预订量增幅明显,部分旅行社的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超三成。
县域消费崛起,城乡联动明显。这个黄金周,人流、物流、资金流沿着高铁、高速和即时零售网络,快速实现了“城—县—乡”全域流动,消费热点由大中城市引领,迈向了城乡联动。凭借3小时高铁圈的便捷以及独特的旅游体验,不少县城迎来客流高峰;预制菜、健康零食、特色茶饮等返乡团聚商品销量大增;各地县域商场、综合体焕新升级后人气火爆,家电销售迎来高峰。我国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90%左右,人口比重超50%,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增量市场。下一步,应用好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快速普及的契机,促进县域消费扩容升级。
从更深层次来看,黄金周的消费市场活力,得益于政策“组合拳”发力,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节前财政部再派“以旧换新”补贴,到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及时启动,再到地方纷纷推出消费券,有效降低了消费门槛,也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与此同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消费升级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多方发力、良性循环,让消费市场越来越旺。
超级黄金周的消费热潮,充分展现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大力提振消费是当前的重点工作,要总结黄金周消费走暖的经验,不断丰富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扩大消费。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也将为世界经济带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