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分析师指出,关税造成的影响相当于这些车企去年营业利润的五分之一以上。
白宫与外国政府的关税协议正陆续达成,但特朗普总统发起的多场贸易战所产生的净影响,仍在重创主流车企的利润底线。
穆迪评级(Moody‘s Rating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全球车企已明确或含蓄地指出,美国关税将导致其 2025 年营业利润减少逾 300 亿美元。尽管各公司披露数据的口径存在差异,但这些信息均表明,关税造成的利润损失相当于它们 2024 年营业利润的五分之一以上。”
穆迪指出,关税将导致车企利润率下降 100 至 150 个基点。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季临近,更多相关数据披露即将到来。
车企对关税影响的预估,已纳入欧美框架性贸易协议及美日贸易协议的内容。穆迪指出,这些协议虽带来一定确定性,但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的贸易谈判目前陷入停滞,相关协议能否达成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此外,美国与韩国( [005380.KS]、起亚汽车 [000270.KS] 的总部所在地)的贸易协议也仍未敲定。
关税缓解措施效果有限且复杂
穆迪表示:“车企将继续尝试通过减少车辆配置、提高售价来抵消关税影响 —— 这些措施实施难度较低,且在当前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更具可行性。”
穆迪提到,包括沃尔沃、韩国现代、起亚乃至在内的多家车企,已通过调整生产布局、推进本地化制造来应对关税冲击。
通用汽车表示,将追加 40 亿美元投资,用于提升美国本土工厂的产能,并新增车型生产线。
但这类措施也存在弊端。穆迪指出:“此类结构性缓解措施的实施需要较长周期,且车企及其供应商可能需投入额外资金。”
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季开启,车企将披露关税造成的具体损失数据,其影响程度将进一步明确。
雅虎财经此前一项分析显示,根据车企财务披露信息,截至第二季度末,主流车企累计承受的关税损失已达约 117 亿美元。其中,(TM)受影响最大,其次是(VWAGY)、通用汽车(GM)、(F)、C>(HMC)等。中国头部车企因未在美国开展业务,未被纳入统计范围。
即便所有车辆均在美国本土生产的(TSLA),也因电动汽车电池等零部件关税承受了显著损失。该公司在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关税成本已增加约 3 亿美元,其全部影响将在后续季度逐步显现。
生产与供应链本地化成关键,但成本高昂
穆迪称:“我们预计,随着车企对未来关税水平的认知逐渐清晰,它们将继续评估并实施更长期的结构性措施,例如调整供应链与生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