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健康攻略:
构筑儿童健康的“防护盾”
01
旅行药箱:您的“移动急救站”

一个准备充分的儿童专属药箱是出游的必备品。准备原则:针对常见病、简单有效、熟知用法。
01
发热/疼痛类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选择儿童剂型(滴剂/混悬液),务必核对剂量(参考说明书使用)。
02
外伤护理类
碘伏棉签、无菌纱布、绷带、创可贴、百多邦软膏(预防伤口细菌感染)。
03
胃肠道类
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应对腹泻/呕吐首选)、蒙脱石散(止泻)、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04
抗过敏类
儿童适用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滴剂/糖浆),应对过敏性皮疹、虫咬皮炎。
05
其他必备品
驱蚊液、儿童防晒霜、体温计、晕车药。
02
警惕消化道疾病:
“病从口入”是首要风险

旅途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急性胃肠炎,多由饮食不洁或水土不服引起。
01 核心预防措施
⭐ 饮食安全:坚持“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避免生冷食物(如沙拉、刺身)、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慎用景区水源洗手。
⭐ 手部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随身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02 应对策略
⭐ 轻度腹泻:首要任务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是关键,而非盲目止泻。
⭐ 就医指征(红色警报):出现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大便带血、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脱水征象(眼窝凹陷、哭时无泪、小便显著减少),需立即就医。
03
防范蚊虫叮咬与传染病:
不仅是“痒”的问题

01
有效驱蚊
使用儿童驱蚊液,并按照说明书使用。
穿着长袖衣裤。
02
叮咬后处理
止痒:可用碱性肥皂水清洗,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儿童适用的激素软膏。
防抓挠:避免抓破引起继发感染。
就医指征:叮咬部位出现严重红肿、化脓、发热、皮疹扩散等感染或过敏迹象。
04
应对意外伤害:
冷静、正确的现场处理

儿童好奇好动,擦伤、扭伤、异物梗阻风险增加。
01
擦伤/切割伤
⚪ 止血:用无菌纱布按压伤口5-10分钟。
⚪ 清创: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碘伏棉签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
⚪ 包扎:覆盖无菌纱布保护。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出血不止,需就医清创缝合,并评估是否需打破伤风针。
02
关节扭伤
RICE原则:
Rest(休息)
Ice(冰敷)
Compression(加压包扎)
Elevation(抬高患肢)。
24-48小时内切忌热敷或揉搓。
03
气道异物梗阻
家长应预先学习掌握针对婴幼儿和儿童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
05
其他健康问题预防

晕动症(晕车/船/机):
出发前30-60分钟服用儿童晕车药。途中引导孩子注视远方固定物体,保持车厢通风,避免过饱或空腹。
呼吸道感染:
人群密集处可佩戴儿童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
防晒保护:
儿童皮肤娇嫩,需使用儿童专用防晒霜,并每2-3小时补涂。
核心原则:
预防优于处理,观察重于用药。 家长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当您无法判断病情或出现任何“红色警报”信号时,请务必及时寻求当地医疗帮助。
扫码关注☑更多科普
写稿|高诗阳
审核|成彧
制作|徐嘉莹
原标题:《国庆出游健康攻略:构筑儿童健康的“防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