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8 日,凌峰在 " 湾区升明月 "2025 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上演唱《吾爱吾国》。新华社发(张金加摄)新华社澳门 9 月 29 日电 题:两岸文化交流 " 摆渡人 " 凌峰:走过 " 八千里路 " 此情切切新华社记者齐菲、刘刚暌违数载,年至耄耋的台湾歌手凌峰日前再度登上舞台,在 " 湾区升明月 "2025 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倾情演唱歌曲《吾爱吾国》。他说:" 一听这首歌的歌词,你就能明白我的心。" 吾爱吾国 " 如果有轮回,我情愿投生,再回到中国…… "28 日晚," 湾区升明月 "2025 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在澳门举行,凌峰倾情献唱歌曲《吾爱吾国》。舞台上,唱至情深处,他眼含热泪;唱至情浓处,他面向九三阅兵影像,脱帽致敬。今年 80 岁高龄的凌峰此前曾两度脑溢血,但是接到晚会邀请,他说服家人,毅然接受,因为 " 这首歌就是我的信仰 "。《吾爱吾国》1983 年收录于凌峰的专辑,由其好友、台湾歌手陈彼得作词作曲,抒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和憧憬。凌峰的夫人告诉记者,尽管因为身体原因凌峰已无法记住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吾爱吾国》的歌词他忘不了。" 山东人有个习惯,就是‘想家’。我们离开老家很久了,每逢节日,我的父母亲想家想到掉眼泪。" 凌峰说,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爱国。他也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家国情怀。" 这是我选的歌。它不只词美,还有背后的意义,你不觉得很感动吗?" 每每说到动情处,这位老人就会不禁唱起歌,用歌声表达自己内心浓浓的情意。八千里路云和月 1945 年,凌峰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4 岁时跟随父亲迁往台湾,从小在台北的眷村长大。他的童年记忆里一直弥漫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乡愁,来自周围天南海北的乡音,也来自母亲和眷村人口中时时唱起的《松花江上》。就在凌峰首唱《吾爱吾国》的那年,当时已身患重病的父亲千辛万苦回到家乡探亲。" 我父亲是多么严肃的一个人,一回到老家,跪在祖坟前,哭声震动所有人。" 凌峰回忆,当时听到家里人的描述,他当即决定要回家、要拍片,要替所有眷村人看看家乡。9 月 28 日,主持人在晚会现场主持。新华社发(王申摄)1987 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当年 11 月凌峰与摄制组赶赴大陆拍摄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们选择的首站是广州,镜头中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有黄埔军校旧址。这部名字取自岳飞词作《满江红 · 怒发冲冠》的纪录片前后共播出 300 多集,每集 45 分钟,涵盖风土、人物与文化 3 个单元。它不仅慰藉了台湾许多人的思乡之情,也产生巨大社会反响,人们不时会说:" 明天要播到你家乡了吧?" 凌峰的夫人透露,从 1987 年到 2016 年,凌峰一直不停记录祖国大陆人、事、物的变迁。如今,共计 9000 多小时的母带被恒温恒湿完整保存。两岸文化交流 " 摆渡人 " 随《八千里路云和月》走过大陆许多省份,凌峰见识到祖国的广博,视野打开了,此后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大陆,持续记录各地风土人情的同时,先后参与电视剧、电影的拍摄以及其他文化交流工作。1990 年,凌峰第一次受邀参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献唱歌曲《小丑》。" 演出结束后,我走在街上,人们一下子认出我,喊我‘小丑、小丑’。" 同年,他出资成立基金会,为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搭建桥梁,先后支持多位大陆文艺工作者赴台湾演出,也帮助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等 " 登陆 " 交流。凌峰曾自言是两岸文化交流 " 摆渡人 "。" 两岸的交流,特别是文化上,非常重要,对彼此之间的感情发挥很大作用。" 他说,希望两岸求同存异,把过去不好的部分忘掉。2017 年," 两岸一家亲——纪念两岸开放民间交流 30 周年特别节目 " 在北京举行,凌峰担任主持人。这是他在此次晚会前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站在 " 湾区升明月 " 的舞台上,他以《吾爱吾国》唱出心声:我舍不得她,因为她是我心爱的祖国。一台晚会,一位老者,一首歌,一句话,感动每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