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篇文章不谈具体的企业,但大家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企业的影子。
这段时间以来,有一个现象令大家印象深刻:有些之前口碑相当不错、做得也很大的企业口碑突然间就急转直下了。何以如此?
“突然”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具体时间有偶然性,但“突然”之原因可能在很久之前早就埋下了。
仔细想想,大企业口碑突然急转直下,不排除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大企业要有大企业的坚守。
企业在探寻成功之道时,可能经常会错误地归纳成功原因。
在这方面,营销的作用常常被高估,有些企业家甚至被坊间称为“营销之神”,其他企业家被警示“不要和他比营销”。
但很多时候,营销与热销之间的关系更多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或者绝对性的单一因果关系。
事实上,一家企业、一个产品最初的成功恰恰在于其刚好在某一个事件点上满足了社会上的某种需要或期待。
我需要一个价廉物美的电子产品,恰好这家的产品出现了;我需要给孩子吃健康美味的食品,恰好这时候你提供了。
但是,当这家企业凭借这一历史机缘做大了之后,将营销当成了成功的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并继续在营销的道路上狂奔,口碑的崩塌可能就会不期而至了。
大企业要有大企业的胸襟。
企业做大之后,行为做事和创业的时候就要有彻底的改变。
比如,你都已经成长为行业排名靠前的大企业了,这时候你还是抱持着受害者心态,一而再再而三地诉说自己的企业是被网络黑得最惨的企业、自己是被网络黑得最狠的企业家,那就不免有点小家子气了。
大家真的在黑你吗?如果真的都众口铄金,你能做这么大?难道不是早就关门歇业了吗?你有今日之江湖地位,难道不是一个个普通消费者的托举吗?
大企业要有大企业的胸襟,如果容不得一点点批评,最后到来的批评可能就是对企业及企业家本人的最后一击。认真倾听每一个消费者的批评,可能是大企业走得更远的不二法门。
大企业要有大企业的担当。
大家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期许也有大不同。
如果你的企业尚处于求生存阶段,模仿式创新可以为大家容忍甚至理解。
但是,如果你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领头羊”之后,你还明着“模仿式创新”并用一套话术反复进行合理性论证的话,口碑的崩塌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这时候,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民众对你的期待已经完全不同了:希望你成为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伟大企业展开竞争的“领头羊”,而不希望你陷于过往的行为模式而不自知、不自拔。
一家企业自我言说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并不一定令人信服,大家观其言,更看其行。
大企业之大,可能是胸襟之大、格局之大、气度之大,而并不完全在于经营规模之大。不然,即使一时做得很大,口碑崩塌之后,倏忽间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企业兴衰的故事,历史已经反复述说。
(作者陈良飞系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

设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