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行自己的第六次年度演讲。在演讲中,雷军分享了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
雷军表示,芯片是小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自研手机SoC,至少要坚持十年、至少投入五百亿。他认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我们研究以后发现,当年苹果和华为都是从最高端切入的,没有一个手机公司是从低端切入SoC的。所以这个结论让我们充分的意识到,松果一上来切入点找错了,方向错了。”
小米造芯始于2014年的松果电子,于当年9月立项澎湃项目。2017年,小米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正式亮相,定位中高端。但此后因种种原因遭遇挫折,其暂停了SoC大芯片的研发,决定转向“小芯片”路线,陆续推出了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影像芯片等。
在今年5月份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正式发布。该芯片采用第二代3nm先进工艺制程,190亿晶体管,芯片面积109mm²,实验室跑分突破300万。其发布标志着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厂商。
四年前,小米宣布造车。先后发布了小米SU7和小米YU7两款主力车型,市场反响热烈,其中YU7三分钟大定超过20万辆。因为太过惊人,引来了无数的质疑。雷军表示,YU7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就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假如SU7不成功,YU7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牌,它必须肩负着为小米汽车力挽狂澜的使命。”
雷军还觉得Model Y真是一辆好车,“如果不选YU7,可以选择Model Y。当然,国内别的车也不错,明天理想i6发布,也可以考虑一下理想i6。”他还“点赞”了理想L9,称其彩电冰箱大沙发的设计,获得了现象级的成功,理想开创了大空间增程SUV的新赛道。“不少车厂就摸着理想过河,也干得不错。”
作为一家手机公司跨界到造车,小米为何能在短时间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雷军解释称,因为小米聚集了一大群热爱汽车、野心勃勃的工程师,他们都渴望在小米这个平台上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雷军还回忆了小米SU7 Ultra征战纽北的历程,他称,小米曾经给纽北官方连发21封邮件,但没有得到明确回复。终于有机会见面,对方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手机厂为什么要来纽北?”最终,小米的雄心打动了对方。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今年6月首次征战纽北,刷新德国纽北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圈数:7分04秒957。 雷军称,相信这个记录在不久的将来还将被刷新。小米会在纽北长期驻扎,与全球最顶尖的同行,共同进步。 随后,雷军转发纽北官方赛道认证的视频称,“我看了不下十遍,再看依然心跳加速,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