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在2025年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SH)交出了一份稳中提质的半年度答卷。根据最新财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6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9.53亿元。这一成绩体现了公司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运营韧性和抗压能力,长期价值获得市场认可。
报告期内,同仁堂积极与投资者沟通,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等多种形式,传递公司稳健发展的价值。其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领域的持续努力也获得了权威认可,Wind ESG评级由“BBB”跃升至“A”,彰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卓越实力与社会责任担当。这份积极的答卷,连同其在2024年度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3.71亿元(占当期净利润89.86%)的慷慨回报,共同构筑了投资者信心的坚固基石。
经营韧性与战略定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龙头企业往往能保持航向的稳定与姿态的从容。同仁堂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正是这种“经营韧性”与“战略定力”的完美诠释。其核心业务在挑战中稳固,经营质量在调整中提升,展现了百年老字号卓越的抗压能力与发展潜能。
如果说利润是企业经营的“面子”,那么现金流无疑是其赖以生存的“里子”。同仁堂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财务亮点,莫过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9.53亿元。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公司“提质增效年”任务部署的精准落地。报告明确指出,现金流的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原材料采购支出下降”。看似简单的表述,实则蕴含着一套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哲学。
面对中药材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同仁堂没有被动承受成本压力,而是主动出击。通过密切关注药材行情和产新动态,公司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强化了集中采购规范与流程,并积极推动“种采联动”与道地产地直采。这不仅有效控制了原料成本,更通过建立安全库存策略,为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控,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内部运营的确定性,充分彰显了其深厚的管理功底。
在收入规模保持平稳的同时,同仁堂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呈现出积极的优化态势。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达到44.09%,较上年提升0.43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核心引擎的医药工业板块毛利率更是提升了2.6个百分点,达到43.99%。这一提升并非偶然,首先是“大品种战略”与“精品战略”的持续深化。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强化了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等为代表的核心大品种的全链条协同和市场主导地位,高毛利产品的稳定贡献是利润结构优化的关键。其次是生产端的精益管理。
公司科学统筹生产调度,结合销售需求精准制定生产计划,推动了生产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费用端的结构性分化同样值得关注。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2.69%,反映了公司在深化营销改革、拓展市场渠道上的战略性投入。而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则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显示出公司在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方面的成效。财务费用为负数,表明公司拥有充裕的资金和高效的资金管理能力。这种“有保有压”的费用投放策略,确保了资源被精准地用于驱动增长和开拓未来,进一步提升了利润的“含金量”。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机遇。同仁堂的发展战略,始终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使其成为承接政策红利的“东方之舟”。2025年上半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同仁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药全产业链的规范与升级指明了方向,与同仁堂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的战略不谋而合。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核心产品原料紧缺的难题。
同时,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 年)》,则为同仁堂正在加速推进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顶层设计支持。此外,药品追溯体系的完善和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颁布施行,虽然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对于始终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的同仁堂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严苛的监管标准,反而凸显了同仁堂长期以来在质量控制上的核心优势,有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可以说,同仁堂上半年的稳健表现,是在深刻洞察并主动顺应宏观政策趋势下,将外部机遇成功转化为内生增长动能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新篇章
同仁堂的品牌,本身就是一部跨越三个半世纪的传奇。它始于1669年的康熙八年,因其卓越的品质和疗效,自雍正元年起供清宫御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铸就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护城河。然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同仁堂并未沉湎于历史的光环,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自信和创新的姿态,构建起从田间到终端、从中国到世界的全产业链优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新篇章。
同仁堂的品牌价值,根植于其对“诚信”与“质量”的极致坚守。2025年上半年,同仁堂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构建立体式宣传推广矩阵,用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营销活动,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变得可感、可知、可亲。第二届“同仁堂日”系列活动,将品牌庆典变为与消费者互动的文化盛宴;“家庭药箱进万家”公益行动,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在北京地铁站打造的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空间,让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得以在片刻之间领略中医药的魅力。
更具突破性的是,公司为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等经典产品设计了卡通IP形象。这一举措,打破了中医药严肃、刻板的传统印象,以一种轻松、时尚的方式与年轻消费者对话,成功拉近了品牌与未来的距离。这些活动不仅是产品推广,更是文化输出,它们共同推动“品牌引领+产品支撑”双轮驱动,让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生产端,单一环节的优势难以构筑长久的竞争力,唯有全产业链的协同,才能形成可靠的产业堡垒。同仁堂深谙此道,着力于固链强链,构建了覆盖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生产、物流、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在上游,公司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严把药材质量关,确保“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承诺落到实处。
在医药工业板块,同仁堂拥有遵循GMP标准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在传承传统炮制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逐步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整、绿色环保的工业产业集群。这确保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得到更高效率、更高标准的执行。在医药商业板块,公司搭建了自有门店与合作伙伴相结合的强大销售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同仁堂商业系统拥有门店1281家,其中诊所756家,形成了集药品销售、中医诊疗、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终端网络。
值得一提的事,中医药的国际化从愿景走向现实,同仁堂无疑是走在最前列的探索者和引领者。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公司迎难而上,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成果斐然。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实现5.9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1.52%,成为业绩增长的一大亮点。这一增长的背后,是产品注册、渠道拓展和文化推广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在产品注册方面,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的苏合香丸取得加拿大卫生部颁发的《产品许可证(三类)》,同仁堂国药的金钗石斛散获得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成药注册证书。这些重量级许可是同仁堂产品品质获得国际认可的明证,为其进入海外主流市场扫清了障碍。在渠道拓展方面,同仁堂国药在香港地区新增门店并升级改造现有门店,持续优化零售网络。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公司与中免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免税渠道合作、产品专供开发及中式养生餐饮等方向,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及东南亚等重点市场。通过种种努力,同仁堂正让“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培育未来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对于同仁堂这样一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企业而言,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非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加速科研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同仁堂正在为百年老店注入最前沿的时代动能,实现一场深刻的“数智化蝶变”。
同仁堂的科研创新,始终围绕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主线。公司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深化产学研协同机制,系统性地推进新药研发、经典名方开发和品种二次开发。2025年以来,同仁堂的研发管线亮点纷呈。对巴戟天寡糖胶囊、同仁乌鸡白凤丸等重点品种的二次开发,旨在通过现代科学手段阐明其作用机理,拓展新的适应症,从而完善大品种的基础资料,深挖其临床价值。对儿感清口服液等潜力品种的探索性研究,则是在为未来的增长点储备能量。愈风宁心滴丸进入专家共识,同仁牛黄清心丸等4个品种完成临床研究,这些都是研发成果向市场价值转化的坚实步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开展的“‘三性融合’调控传统丸剂成型与过程测量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研究”,直指中成药生产中的核心技术难题。这表明同仁堂的创新不仅局限于药物本身,更深入到生产工艺的现代化革新,致力于用最先进的技术,保障最传统剂型的质量与疗效。这种源于实践、服务于产业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最扎实的体现。
如果说科研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种子”,那么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就是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和“阳光”。同仁堂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方面,同仁堂大兴分厂搭建物联网数字化生产车间,为最终建成“智慧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的跃升。同时,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亦庄分厂和大兴分厂的光伏项目相继实施,彰显了公司的环保责任,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了绿色动能。
在运营管理方面,同仁堂正在构建一个“数据同源”的智慧管理体系。供应链运营平台、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核算系统的优化升级,初步构建了业财融合的闭环。从报销、入库、生产到出库,业务数据与财务核算的实时联动,打破了信息孤岛,极大地提升了成本精准核算水平和决策效率。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高效、透明、规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同仁堂积极响应新《公司法》和国企监事会改革的要求,于2025年7月完成《公司章程》修订,不再设置监事会,其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这一变革,旨在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提升公司治理的决策效率和监督效能。
完善的治理结构为同仁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稳固的制度保障,确保这艘百年巨轮在驶向未来的航程中,能够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从1669到2025,三百余载光阴流转。同仁堂的故事,早已超越一家企业的兴衰,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缩影。2025年的这份半年报,再次向我们展示了这家老字号非凡的生命力:它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以党建、质量、诚信为基石;它拥有穿越周期的战略智慧,在变局中开新局;它更以拥抱未来的开放胸襟,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