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地的大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洋面孔”,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东方文化的憧憬远渡重洋。学习知识产权专业理论知识、观摩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了解知识产权国际规则……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留学生,不仅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当这些国际留学生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亲密接触”,会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本期《双语周刊》采访了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4位国际留学生,倾听他们讲述在中国追寻梦想、收获成长的“IP游学之旅”。
Iago Camilo Fernandes de Sousa(巴西)
在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学习经历,堪称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能够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深入交流,这种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极大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学院课程体系内容扎实,涵盖多个法律体系及大量实践案例。我有幸向来自多个国家的教授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员学习,并与知识产权领域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学院还组织了丰富的实地走访活动,尤其是前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深度调研对我而言是一次真正了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沉浸式体验。亲眼见证知识产权如何助力中国科技进步,让我更加理解了知识产权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这段难忘的学习经历在我的职业与学术道路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我成为一名国际知识产权顾问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塑造了我对知识产权全球角色与实务运用的深刻理解。如今,我能够从中国法律体系及更广阔的国际视角,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咨询。我由衷推荐有志于国际知识产权事业的青年学子来中国、来上海学习知识产权,这里的学习经历有可能会改变一生的职业轨迹。
Anna Pokrovskaya(俄罗斯)
2022年,我来到上海专注于知识产权法的学习,这段经历不仅在学术上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在文化层面获得了全新的认知。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学习环境。学院课程设计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之间达到了极佳的平衡,让我们有大量机会参与模拟法庭、参观专业展览、参加研讨会与专题讲座。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活动是参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在那次活动中,有一场关于中国如何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的讨论,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那一刻,我开始重新认识中国——它不仅是一个积极适应国际规则的国家,更是全球规则的重要贡献者。这次经历让我真正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全球视角,也坚定了我投身于跨法域、跨文化职业道路的决心。
在上海的学习经历对我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毕业后,我加入了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知识产权中心担任专利专家。在新的工作中,我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与中国伙伴的合作,这不仅得益于在学院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源于我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与敏感度。此前的学习经历也让我对比较法有了独到的认识。在我目前担任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助教的岗位上,这段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也成为我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如果有人正在考虑来中国学习知识产权,我真诚地说,这将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
Bounkhong Chaleunsouk(老挝)
2024年11月至12月,我有幸参加了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举办的知识产权培训项目。这段经历是一段宝贵的学习旅程,我不仅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讲师和学员深入交流,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收获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体验,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对版权及相关权利保护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保护本土文化和传统方面。本次培训强调了运用知识产权手段来保护传统知识和文化表达的重要性。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和文化遗产,我深信,知识产权在促进和保护我们本土文化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不仅有助于文化传承,也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机遇。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更有动力为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传统知识和版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想说,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Bounmek Nakhphoumin(老挝)
2024年我抵达重庆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下飞机便能感受到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秩序井然的城市,四周群山环绕。刚出机场,我们就受到了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和志愿者学生的热情欢迎,他们亲切地前来迎接我们,并送来了关怀。
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结构清晰,包括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学习媒介在内的教学设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每一位讲师都积极引导学员参与课堂活动,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鼓励大家在每一场课程中踊跃发言。培训中还安排了各类互动环节如游戏、问答等,增进了教师、学员和志愿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新知识,学会了如何依法妥善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我打算将这次学习经历应用于今后的管理与规划中,推动建立一个专业的学习交流网络,让参与者能彼此分享经验、相互支持,避免侵权行为,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言知工作室 薛佩雯 郭思源 田伊慧)
(编辑: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