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科毕业生重上专科、技校学技能的话题屡受关注。其背后,是我国就业市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困境。据此前官方预测,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接近3000万。
近日,我们专访了四位本科毕业后重上技校的人,他们一度经历迷茫,在就业市场受挫,最终放下对学历的执念,重新选择人生道路,哪怕被人“指指点点”。
“最主要的是,我的那条路怎么走。”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杨维康
2024年毕业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目前正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学习

杨维康
我叫杨维康,2024年毕业于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学的环境艺术设计,在青岛市技师学院,我学的是机电一体化。
因为高考考的文化课分不够高,可选的专业不多,所以当时就选择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感觉在(本科)学的都很皮毛,你进了实习单位或者进了那些公司,你才能学到真的东西,但是就很累,需要通宵或者怎么样,说加班就加班了。
大学毕业了,觉得什么工作好像都能做一样。我当时没去面试,但是我很多同学去了,他们都觉得“我这个条件你应该能要我”,但是其实人家都不要,人家要那种有工作经验,对相关软件熟悉的,但我们其实没有。
我姐姐是青岛市技师学院毕业的,我是2024级的,我来的那年我姐正好从这里毕业走了,然后找到了心仪的单位。我来到这里就明确了,先找个稳定的工作再说。
原先觉得技校很乱,我来到这里发现其实也没有特别乱。学生们都是些小孩,吵闹打架什么的也有,我觉得在年纪上,我们应该比他们大了将近10岁。
本科时唯一的实践可能就是在电脑上做图,做设计做效果,在这边能接触到机器线路这些东西。我接线总容易接错,今天需要接完这个线,明天需要接那个线,每天都需要记全线路图,老师每天考试打分。
我的长处也说不出来,但是短处肯定是有的,因为技校的学生不管是理论还是上手操作,他们都是会的。我们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学得很慢,老师就慢慢跟着我们的进度一点一点往前挪,让我们学会了再开始下一步。
我来技师学院,大部分人都是觉得不太理解,但是后来知道了学校能“分配”好的单位,给你面试机会或者应聘机会,然后就都很理解了,因为都知道工作很难找。
我觉得本科最大的作用一个是学历,你就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初中生,就像把你往上拔了一截,然后也学到了相关专业的建模设计绘图软件,总归上大学还是有好处的。大学生来上技校,感觉适应性会更强一点,我们班的整个学习的氛围都是比较不错的。
在这里学习专业技能多,专业技能拿得出手。你本科去应聘的话,跟我们原专业相搭边的国企的应聘岗位没有多少。在这里学电气电路,机电一体化设计,总归是比环境艺术设计——我原来的专业好就业一些。
丁霄龙
2023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毕业后重上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以工作

丁霄龙
我大学毕业之后就觉得内心有点迷茫,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想过考研,当时正好有个新闻说北京的研究生毕业人数比本科的多了,这个新闻其实挺影响我的。
来技校,我爸妈还是比较认同的。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前途怎么样,上技校也不是那么有面子,我就让我爸妈不要跟别人说。因为当时也比较急迫,我也不想考研,一拍脑门说,反正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是走一条路是一条路,你不踏进去怎么知道是不是“坑”,是不是好的?我觉得每条路都是人自己走出来的,假如说人都没去走,就说走不出来的话了,它不是“坑”也是“坑”了。所以说我一是有时间,二是想去“跳大坑”,碰到水。然后我一拍脑门就去了。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的人,时代推着我,我只能去做我能做到的,推着我考学历、上本科,初入社会才知道现实的情况。
我觉得我的优势是交叉融合。我有我本科学的计算机算法方面的知识,然后我现在又有了一些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电路的知识,我就能融会贯通,成为一个多技能人才。
我比较喜欢探索。大学4年,我觉得我收获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那些程序方面的,而是探索的心。可能技校教育更注重于实践,更注重和企业方面的对接,而本科更注重于学术方面的,但和实践有脱节。可能还是要去企业里边进行实习,会了解更多。
其实我从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感觉我是在空中飘的,就是那种感觉,因为我的感觉是做哪方面都没有把握,但是从技师学院出来,我感觉我更像有了个抓手,有了清晰的目标。可能不算是那么清晰,但是也有一种目标了。
从我的理念来说,我觉得没有本科和专科概念的区别,本科和专科也是人为划分出来的,技师班也可以说是一个兴趣班。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我的那条路怎么走。北大清华出来卖猪肉的也有,你要知道你的路怎么走,而不是执着于学历问题。
学历是一个敲门砖,我觉得技能更重要。学历可能是自己的面子,能力才是自己的底子,有能力你才能在你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觉得想读技校的话,最主要的还是找到你契合的点。
陈愉聪
2023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工作半年后重上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已工作

陈愉聪
大学毕业后我考虑的是考编,我父母一开始也是想让我找体制内的工作,这在我们这边比较普遍。我当时备考学厌倦了,压力也很大,在家时间太长了,就想先找一份工作先干着。当时找了一个非本专业的工作,负责工艺调试,挺枯燥的,工资交完保险后有4000元。工作了几个月后,正好赶上青岛市技师学院招生,一个朋友也向我推荐,说这个学校有大学生技师班,推荐我换一个赛道,学一门技能。
当时我是想找一个待遇不错,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们说这个学校跟很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就业也比较方便。我在技师学院学的机电一体化,我了解过这个专业,很多设备都需要这个专业。
父母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和大众的想法是一样的,本科毕业为什么还要再去读技校?村里可能一传十、十传百,就怕别人说你本科毕业了,再去技校学习,对你指指点点。看开的话,主要是看个人选择。
只能说等你真正在社会上经历过了,你就知道只要能找到一个满意工作,再去技校读两年也是能接受的。
技校学习和大学学习完全不一样,你要意识到一定要上手,不上手就没法掌握。有的时候可能你理论上知道需要怎么做,但是到了实操,你不一定能做出来。
我因为耽误了两年,可能就比其他同学年龄都大。当时我们班也有年纪更大的,有一位30多岁的大哥,当时也是找工作比较困难,然后回来上课。这位大哥的学习态度是我们班最认真的,可能他经历得多了。因为我们年龄比较大,心态方面比较成熟,知识储备多,对知识点的领悟也会快很多。因为很多基础就是跟数理化挂钩的,比如电力调试与安装线路图什么的,之前学过物理会多少了解一些。
技校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我们班来学习的,都是你来学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以后从事的是一线工人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到公室里去,一定要精确定位你的目标。
袁靖
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2014年重上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已工作

袁靖
我是农村出身,2009年大学毕业之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家里也没有人引路,就很迷茫。毕业之后自己在外面闯荡,去了很多地方,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包括贵州我都去过。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但说实话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2013年年底毕业快5年了,就有点心慌,深深地感觉到没有一技之长。
毕业后我只有一个大学毕业证,一开始工作的一年,发现只要会用办公软件就行,这样的工作谁都可以做。比如说现在的很多工种也是那样,你坐在办公室里面吹着空调是舒服,但是过个三五年你就会心慌,因为年轻人已经起来了,一年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他们想替代我很容易,是不是?
2014年3月份,我就报名去了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当时我年龄也比较大,也着急找工作。我们班就是我年龄最大,我当时也没有感觉自卑或者什么的。
当时去我就端正态度了,我来的唯一目的就是学知识的,学知识是为我所用的。我的心态是比较好的,当时我们班主任都问我,他就想“你一个山东大学毕业的,比我学历都高,你出去到底会怎么样,会不会又耽误两年时间?”我就跟那个老师说,“我到这里来,我是为了把拳头收回来,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这是我的原话。
当时老师带我去青岛一个老板那里聊天,那个老板就说,你能在山东大学毕业之后到技师学院再回炉,走出这一步就很了不起了。有时候我自己想,他们虽然说我“了不起”,我也有一种“惭愧”的感觉。
比如说我很多大学同学根本就不用走这条路,他们是公务员的都不少,要么就接着往上考研考博,然后就走到步步高升的那条路了,就不会走我这条路。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实操,所以有可能我大学里面没选对路,我如果大学里面选自动化,我可能会比现在少走很多弯路。
前段时间我跟我当老师的大哥还聊起来了。他说你刚毕业的时候,我想让你当老师,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当老师很稳定,我们山东那边又喜欢考公。我说我不喜欢走这条路,我从小到大,一二十年天天光学理论知识了,我已经厌倦了,我说我不想再用这个心态去教学生了。
在技师学院学习之后我有了自信。因为之前只有一个大学毕业证,我去找工作,看到那LED灯上滚的那些需要的技能,我都不懂,投简历的自信都没有。
2015年年初,我就来到苏州,虽然在学校里学的不是特别深入,但是我已经有自信了。LED灯上滚的那些东西我也知道了,面试官问我一些东西,我也能根据他问的问题有所解答,然后找到了一份机器人编程的工作,一直到今年,已经整10年了,一直在从事这个行业。
可以说是走了个弯路,跟抛物线似的,你走到抛物线顶端了,本来应该往上跳跃一步,反而要俯下身来又要学技术了。你受完大学教育之后,在社会上受到挫折之后,心态沉下来之后,才知道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然的话你不知道,是吧?
进入大学生技师班,有的人觉得学以致用了,发展得越来越好,有的人觉得还是不适合自己,还是那句话,“看自己。”当时我们技师班也有文科的,光我知道的,有两个文科生好像都考上事业编了,又走回原来的路了。学了两年之后也只是增加了一份经历,这两年对他们用处也不大。所以说到社会上,还是自己的心态怎么样,主要看自己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