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全国客服热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24小时服务热线  附近服务网点  全国报修  全国报修网点  24小时服务电话  家电上门服务  附近上门服务网点  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上海绿电消费大户调研:需多元采购,将光伏建设融入产业发展头条热点

   更新时间: 2025-09-11 13:09  发布时间: 2小时前   2300
核心提示:上海已与16个省区开展绿电合作。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省间绿电交易180余次,成交电量达76亿千瓦时,占上海整体绿电消费83.9亿千瓦时的90%,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对绿电消费较高的企业来说,绿电成本及其可获得性问题,在绿电交易中更为凸显。除了依靠省间绿电交易,企业该如何结合降碳目标

上海已与16个省区开展绿电合作。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省间绿电交易180余次,成交电量达76亿千瓦时,占上海整体绿电消费83.9亿千瓦时的90%,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对绿电消费较高的企业来说,绿电成本及其可获得性问题,在绿电交易中更为凸显。除了依靠省间绿电交易,企业该如何结合降碳目标,全盘考虑绿电购买策略?8月14日至9月4日期间,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与钢铁、化工、光伏行业绿电消费较高的企业、绿电交易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绿电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绿电供给看,要想满足上海地区企业对绿电的旺盛需求,特高压输电通道、深远海风电的建设尚需时间,企业在积极购买绿电的同时,可通过提升能效、增加光伏、购买绿证等手段,综合考虑降碳策略与投入成本。

绿电消费大户需求攀升,上海绿电“供不应求”

绿电消费较高的企业一般来自耗电量较大的行业。2023年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TOP100企业中,宝武钢铁、晶科能源、科思创排名靠前。这一名录基于绿色电力消费数据,涵盖了能源、电信、石化、钢铁、互联网科技、汽车制造、生活服务等行业。

近年来,中国宝武的绿电交易量逐年攀升。据2022年至2025宝武钢铁发布的“绿色低碳发展报告”,企业2022年开始探索绿电交易模式,2022年绿电交易量约11.32亿千瓦时,2023年约20亿千瓦时,2024年则达到22亿千瓦时。其中,2024年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全年绿电交易达10.79亿千瓦时。

图表来源:《2024宝武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报告》

科思创希望2035年实现范围1和范围2净零排放,绿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企业同时面临外部要求,比如来自国际客户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以及ESG评级要求。作为上海绿电消费较高的企业,尽管绿电需求较大,但近年来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的绿电使用比例略有降低。该基地全年耗电量较大,约10亿千瓦时,提升绿电比重具有挑战性。2023年,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绿电使用占比超过40%,2024年为31%。根据科思创的绿电消费目标,上海一体化生产基地计划使用绿电的比例在2030年达到70%-75%,2035年达到100%。

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总经理黄瑜告诉研究员,受上海绿电交易供需影响,当前绿电供给紧张。事实上,科思创在绿电交易方面起步较早。2021年,企业参与了全国首次跨省绿电交易试点,并在2022年获得上海首张绿证。然而,随着上海绿电需求的快速增加,尽管绿电供给渠道也在拓展,但供不应求导致企业难以实际达到计划购买的绿电量。

为此,科思创正通过多元化策略推进绿电采购,确保绿电的稳定供应。一是与多类型电力企业保持联系,力争获取更多的绿电种类和资源,分散风险;二是参与不同类型的绿电交易,如长期协议交易、月内交易、现货交易等;三是积极与政府、电网公司和电力交易中心互动,推动绿电交易机制完善。据了解,科思创基于《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计划考虑采用长期购电协议(PPA)模式,通过多年合同锁定价格,降低价格波动风险。

买绿电非唯一选择,需综合考虑降碳策略

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是提升绿电比例的一种方式,但并非唯一选择。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吕歆认为,每家企业在参与绿电消费时的考量比较多样化。“1000个企业就有1000种策略”。从整体看,企业不仅考虑成本问题,还受节能审查、合规要求的影响,以及来自客户或投资人的外部需求等。因此,企业如何参与绿电消费,取决于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内部资源与能力等多方面。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发现,一般来说,企业除了购买绿电,首先要考虑自身如何节能降碳,同时通过光伏建设等增加绿电占比,此外还需综合考虑绿电消费与降碳成本,将其纳入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一是推动数字化转型,优化能源使用和减少碳排放。科思创通过数字化让能源消耗可视化,便于对整体能耗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优化。“提升能效比购买绿电更可持续,因此我们优先挖掘能效的潜力。”黄瑜表示。通过这一方式,近年来,企业实现了“产能持续提升的同时,耗电几乎持平”的目标。

具体来说,企业引入大模型技术后,能高效识别设备是否存在异常能耗。比如,当某台设备耗电量异常升高,大模型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及时预警,有助于企业快速定位、排查相关问题。此外,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某些电力消耗较大的生产环节,重点关注、分析是否存在能源优化空间。2025年,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对聚碳酸酯(PC塑料)的生产工艺能耗进行分析,并利用大数据、AI模型技术进行优化,每年预计可节约1500吨标煤的能源消耗,相当于减少约3900吨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通过建设自有光伏发电设施,逐步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据《2024宝武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低碳报告》,2024年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以“100平方米以上屋面光伏应设尽设”为原则,建成国内最大的厂房屋顶光伏项目群,投运装机容量148兆瓦峰值,年发电量超过1亿度,光伏发电量占比突破总用电量的1%。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也启用了大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上海化工区单体最大的光伏自发自用项目,年发电650万千瓦时,进一步提升绿电使用比例。不过,科思创上海一体化基地可持续发展、能源管理负责人辛学明谈到,即使已建成上海化工区最大的企业内分布式光伏项目,但与上海基地总能耗相比还是非常有限,仅占其耗电总量不到1%。

三是单独购买绿证,最终实现100%绿电覆盖的目标。科思创是最早一批获得中国绿证(Green Energy Certificate,简称 GEC)的欧洲企业。黄瑜谈到,随着RE100(推动企业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倡议)完全认可中国绿证,其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为中国绿证出海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据晶科能源的ESG报告,2024年晶科能源购买了136.01万张绿证。作为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绿色倡议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承诺在2030年100%使用绿电运营。晶科能源ESG负责人姚臣谌表示,今年随着以I-REC为代表的国际绿证退出中国,目前在中国市场,合规绿证(GEC)的市场稀缺性导致暂时的价格波动。他认为,RE100、科学碳目标(SBTi)等绿色承诺并非合规要求,近期也有部分企业基于当前大环境调整相关绿色目标的落地节奏。

图表来源:《2024晶科能源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

为进一步满足企业旺盛的绿电需求,上海一方面积极引入市外资源,另一方面也注重拓展市内资源。2025年4月,《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指出,要加快引入市外绿电资源,力争蒙电入沪核准并开工,启动首批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建设。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风电力争建成并网。

上海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王智强表示,随着特高压通道、深远海风电项目的建成,上海绿电供给有望在3年后得以更大提升。但与此同时,上海还需发挥自身的绿电供给潜力。对企业来说,一是主动实现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光伏“应装尽装”。据了解,上海希望2030年实现光伏装机规模1000万千瓦时,目前已经达到550万千瓦时。“要发挥这一本地绿电资源潜力,还需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比如通过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方式,将光伏与产业发展、城市生态相融合。要将光伏建设融入绿色低碳中,实现光伏发展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融合,打造光伏发展的升级版。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欢迎前往征订公告页面,获取更多订阅资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