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29日上午,内蒙古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学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CNS(即Cell、Nature、Science)正刊上发表的重大研究成果。
消息介绍,该研究成果由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徐成冉,内蒙古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骏马计划”研究员杨李领衔,联合北京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母体肝脏在妊娠期与哺乳期会发生独特而有规律的代谢变化。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母体如何在孕育生命和哺乳阶段合理分配能量的理解,也为改善母婴健康和提升乳品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发布会由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周建涛主持。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内蒙古大学学术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参加发布会。
作为该重大成果的核心完成单位,内蒙古大学充分发挥生物学一流学科优势,有效整合核心研究力量,成功揭示了母体肝脏在怀孕期和哺乳期的独特代谢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也为分子畜牧学和生殖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彰显了内蒙古大学在前沿研究中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
同日,浙江农林大学也在国际顶刊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实现了校史突破。
据浙江农林大学官网消息,8月29日,全国重点实验室戴朝卿教授团队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贺曦敏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Launching by Cavitation的研究论文。这也是该校学者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空化发射机理
消息介绍,本文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空化效应的高效发射机制,通过精确控制液体中气泡的剧烈溃灭过程,将传统上具有破坏性的空化现象转化为可控、高效的动力源,成功实现了微小型器件的高速跳跃、游泳和精准运动,在智能生物技术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浙江农林大学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王大磊副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研究生刘梓虓、浙江农林大学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赵鸿萍和秦焕奇为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农林大学刘威副教授、安徽工业大学王丹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泉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贺曦敏教授以及浙江农林大学戴朝卿教授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