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遗址是北京燕山南麓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同时也是国内迄今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是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将北京建城史推进至3000余年前,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2025年8月28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通过 “文字-都城-器物”三位一体的历史及考古实证,揭秘琉璃河遗址尘封三千年的过往,也见证了北京城最初的样子。

鸟瞰琉璃河遗址(资料照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新华社)

首都博物馆展出现场的琉璃河遗址出土西周青铜器
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对周初封燕问题的认识,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但指明了《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的“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中北燕封地的具体位置,还展现了最初的“北京城”的样子。
据首都博物馆介绍,此次展览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不同时期考古成果汇集最全、展出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琉璃河遗址是燕山南麓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经过60余年持续考古工作,该遗址发现了多重城垣、大型建筑、完整墓葬区、建城铭文和甲骨文等重要遗迹,陆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展览亮点,镇馆之宝与历史实证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作为十大新发现中首个系统展览项目,精心遴选了180件(套)珍贵文物,其中首次展出的文物达113件(套),如此高的占比,在首都博物馆近年展览中尤为显著。
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堇鼎和牛头纹带盖伯矩鬲重磅亮相。堇鼎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堇鼎 西周 首都博物馆藏

作册奂鼎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鼎、卣、觯)首次联展,五处铭文如青铜史书,以无可争议的文字资料实证着北京最早期的建城史。

作册奂卣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伯鱼簋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记载着西周封燕史实、素有“北京城身份证”称号的克盉、克罍于1986年出土,刻有相同的43个字,最关键的5个字是“令克侯于匽”,实证周王曾命令燕侯克到燕地为诸侯。

克盉 西周 首都博物馆藏

克罍 西周 首都博物馆藏

牛头纹带盖伯矩鬲 西周 首都馆藏
伯矩鬲因其独特造型和工艺被誉为“中国最美青铜器”之一,通高仅33厘米的器物上足足集齐了七个牛头装饰。

人面形铜饰 西周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
琉璃河遗址,北京城之源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大石河北岸,分布范围约5.25平方公里。在北京考古史上,琉璃河遗址发掘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仅次于周口店遗址。
遗址的发现始于1945年8月,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吴良才途经董家林村时,发现地面陶片俯拾皆是。他捡回陶片给考古学家苏秉琦看,苏秉琦立即判断可能是商周的东西,并曾说:“如果没有吴先生的发现,就不会有后来琉璃河遗址的发掘。”
1962年,北京大学教授邹衡带领学生与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合作,到琉璃河开展小规模试掘,发现了灰坑和大量西周时期陶片。此后,考古单位对琉璃河遗址前后开展了5次大规模发掘。
1973年春天,联合考古队陆续发现了69座墓葬及车马坑,包括燕侯级大墓,出土了堇鼎、伯矩鬲等珍贵文物,基本确定琉璃河遗址就是燕国的始封地。
2019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重启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多学科合作在此次考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有机质残留物分析等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古人员在对琉璃河遗址夯土建筑基址剖面进行清理。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六十年考古,还原北京最早城市
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工作经历了60余年艰辛历程。几代考古人住在四处透风的庙宇里,睡大通铺,点煤油灯照明,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发掘。
1986年11月29日,考古队员在1193号大墓墓坑东南部的泥水中,发现了两件锈蚀严重的青铜器(克罍、克盉),经过除锈工作,器物内部的铭文显现出来,证实了琉璃河遗址作为西周燕国始封都城的地位。
1995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根据天文推算、文献、碳14测年等方法推断,燕国的始封之年在公元前1045年前后,证实北京有3000余年建城史。
2019年重启考古工作后,取得了重大突破。考古人员发现了外城壕和外城墙,明确了琉璃河遗址外城的存在27。城址规模由原来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
碳14测年显示,外城壕启用于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前被废弃。这是西周封国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双重城垣,其城圈结构和城墙方向与西周早期的王朝中心周原遗址相似。
在外城壕的堆积层里发现了8座祭祀牛坑。经过动物考古鉴定,这些牛大多在2岁半到3岁半之间,推测为祭祀用牲。
植物考古研究表明,燕人以食粟、黍为主,可见西周时期琉璃河一带为较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2025年,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次展览的尾厅,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的三个优胜设计方案公开亮相,面向观众征集意见。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化身遗址建设蓝图的“执笔人”,接过三千年前筑城者的薪火,共同书写琉璃河遗址故事。

展出现场
展览还同步打造了文创精品展售区,甄选承载房山区地域文明的非遗工艺品与创意设计,让观众得以将浓缩的历史文化带回家中,全方位延伸考古发现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命力。

展览海报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8日。
(本文部分资料由首都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