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环保行业仍处在“增量收缩、存量博弈”的深度调整期。8月27日A股“环保一哥”瀚蓝环境(600323.SH)却交出了一份 “利润逆势增长”的答卷: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57.6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 9.67 亿元同比增长8.99%。
这份业绩背后,既有存量资产优化带来的降本增效,也有并购后区位、业务协同的初步成效,更有“工业大脑”等AI技术在垃圾焚烧项目的广泛应用。截至目前,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达97590吨/日,位于国内行业前三、A股上市公司首位。如今,瀚蓝环境究竟要如何落好存量挖潜、协同发力、数智转型这几步增长新棋,在行业下半场持续领跑?
存量挖潜 筑牢基本盘
环保行业已迈入存量优化的下半场,这意味着大部分城市和区域的基础处理设施已经布局完成,市场趋于饱和。“存量”市场成为主角,竞争的核心变成了技术和运营管理能力。行业人士指出,在这一行业背景下,“让现有资产释放更大盈利潜力” 不再是企业的可选动作,而是顺应趋势、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规模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99%,业内人士分析,这背后反映的是公司具备突出的业务运营能力,使得公司现有资产的盈利潜力被进一步释放。
其核心载体是瀚蓝环境的核心业务——固废处理业务。
2025年上半年,固废处理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9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52.60%;该业务取得净利润7.24亿元,同比增长24.51%,占当期净利的比重近70%。
在这一核心业务中,运营类业务成为 “定海神针”。今年上半年,剔除工程业务后,运营类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26% 至7.30亿元,且运营收入占固废业务比重超90%,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在固废业务运营管理方面,根据瀚蓝环境半年报披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能利用率约为115%,锅炉有效运行小时数超过4100小时;在对外供热量增长近42%的情况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吨垃圾发电电量、吨垃圾上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60%和3.51%,达386.26度和337.42度,这一成效表明,公司在业务拓展的同时,通过精益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达成了业务拓展与提质增效的双重目标;综合厂用电率为12.64%,同比降低0.77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在上半年内新增4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获评最高运营水平AAA级,AAA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增至18座。
能源和供水这两大业务虽占比不及固废,但同样以高效运营贡献稳定收益。
瀚蓝环境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能源业务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8.65 亿元,同比增长0.71%,通过上游气源多元化与下游客户拓展,保持正常盈利水平;供水业务主营业务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2.19%,产销率控制在7.68%,同比降0.76个百分点。
业务盈利潜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公司现金流水平得以提升。
今年上半年存量回款超11.50亿元(不含粤丰环保),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9.77%至12.21亿元,现金流 “造血” 能力持续增强。同时,2025 年1-6月,固定资产类资本性支出约为8.93亿元,同比减少约2.25亿元,减少 20.11%。
百亿并购 注入新动能
如果说内部运营是 “稳增长” 的根基,那么对粤丰环保的百亿并购,则是瀚蓝环境 “快增长” 的核心引擎。粤丰环保于今年6月2日正式从香港联交所退市,瀚蓝环境对于粤丰环保的并购顺利完成。2025年6月并购完成并表后,公司不仅实现规模与利润的即时跃升,更通过多维协同为未来增长注入长期动能,实现从“单厂提效”到“规模制胜”的跨越。
其一,公司规模优势增强,利润得以进一步提升,行业龙头地位得以巩固。
从业绩看,6 月单月,粤丰环保实现净利润1.17亿元,为瀚蓝环境贡献归母净利润约6000万元。
从规模看,并购后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达97590 吨 / 日(含参股),位于国内行业前三、A 股上市公司首位,服务覆盖全国 20 个省区市、54 个地级市、77个县区,服务人口超 1.1 亿,成为广东省、福建省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这背后正是公司得以抢占存量市场的整合先机。当前环保行业新增项目减少,2024年全国垃圾焚烧项目中标规模同比下滑 60%,“存量整合”成为行业主旋律。瀚蓝环境通过并购粤丰环保,不仅规避了新项目竞争的红海,更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成熟资产,实现核心区域(如广东)的深度布局,为后续行业整合抢占先机。
其二,并购的深层价值在于 “1+1>2” 的协同效应,粤丰环保和瀚蓝环境在业务和管理上的协同优势已初步显现。
截至2024年底,粤丰环保56%的项目位于广东省,收购粤丰环保后,瀚蓝环境整体将有40.5%的在运项目位于广东,处理规模达到2.99万吨/日,有望充分发挥当地业务资源协同优势,并逐步释放规模效应。
瀚蓝环境充实固废二部拓展团队力量和完善协同机制,系统梳理固废二部项目所在优势区位业务拓展潜力,已初步形成垃圾拓展、供热、AIDC等项目拓展方向,后续将逐步推进项目落地,拓展盈利增长点。
在管理上二者的协同效应也逐步显现:公司快速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将原粤丰环保焚烧业务归入固废二部、环卫业务归入城服事业部,1300 余项管理事项纳入集团信息体系;团队融合有序推进,文化赋能、标杆评选等活动落地,风险管理 “四位一体”体系覆盖固废二部,为长期整合奠定基础。
其三,双方财务协同成效显著:现金流结构持续改善,进一步夯实企业长期回报能力。
对于重资产的环保行业,现金流是生命线。瀚蓝环境并购粤丰环保后,财务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和股东回报。
融资成本优化是直接收益。2025 年公司发债成本达到省内同业AAA评级企业利率水平。2025年8月,公司信用主体评级升级为 AAA 级。并购完成后,通过加强对固废二部资金统筹调拨、贷款置换和降息等方式,降低财务费用。截至今年上半年,粤丰环保总贷款降低约13亿元,融资利率从并购前的2.75%-4.75%降低至2.50%-4.00%。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 “现金流结构改善”。
随着环保行业新增项目减少,2024年全国垃圾焚烧项目中标规模同比下滑60%,企业从“资本开支驱动”转向“运营现金流驱动”。瀚蓝环境自身在建项目已陆续完工;而粤丰环保的项目多为成熟运营资产。双方合并后,现金流的稳定性将大幅增强。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 2.80亿元,一大原因是本期新增粤丰环保并表贡献。同时,公司实现自由现金流为3.38亿元,其中粤丰环保并表增加1.47亿元,同比增加 4.95 亿元。
这种改善直接转化为股东回报 —— 瀚蓝环境2024年分红达6.52亿元,同比增长68%;瀚蓝环境已在2024年制定了《股东回报规划(2024年—2026年)》,明确了公司未来三年(2024-2026年度),每股派发的现金股利,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不低于10%。
公司拟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计划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04亿元(含税),约占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21.08%
6月单月,粤丰环保实现净利润1.17亿元,为瀚蓝环境贡献归母净利润约6000 万元。这将为分红承诺提供坚实支撑。这种“现金流改善—利润增长—股东回报提升”的正向循环,让瀚蓝环境在行业波动中保持了投资吸引力。
AI赋能 开拓新想象
在环保产业迈向智能化跃迁的“下半场”,瀚蓝环境正以战略远见重新绘制发展新蓝图,推动自身从传统环保服务商向“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提供者”转型升级,并开启企业价值的全新想象空间。
早在2018年,瀚蓝环境就前瞻布局“环保+AI”,与阿里云联合打造AI垃圾焚烧大脑。在此基础上,近日,瀚蓝环境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携手瑞泊科技、阿里云等科技企业,共同构建环保行业大模型平台。
该研究院将聚焦模型、算法与智能化应用三大领域,依托瀚蓝环境日均近10万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的丰富场景及海量结构化数据,打造“行业超脑+企业超脑”双轮驱动的智能化系统。这一布局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生态构建的关键一步。
而真正标志瀚蓝环境战略升维的,是其率先探索的“垃圾焚烧发电+AIDC”绿色融合新模式。
近日,该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推进绿色智算中心业务,打造“绿电+算力”的能源梯级利用体系。瀚蓝环境全国64个垃圾发电项目年发电超100亿度,可为智算中心提供稳定绿电;同时,数据中心所需的冷却需求又可利用焚烧余热蒸汽实现能源协同,显著降低PUE值。该模式既符合国家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的政策要求,也成功将传统环保设施融入AI算力基础设施网络。
瀚蓝环境称,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合作,更是瀚蓝环境对环境资产价值重新定义的战略举措。公司凭借绿电资源与热力消纳能力,切入数字经济核心赛道,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环保业务不再局限于处理垃圾和稳定发电,而是成为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绿色能源基座。
业内人士表示,由此,瀚蓝环境的故事正在从一家稳健的环保公用事业企业,蜕变为兼具绿色底蕴与科技前景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一战略转型不仅契合“双碳”目标下数字产业绿色化的迫切需求,也有望在资本市场引发价值重估,赋予企业科技溢价与模式创新的双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