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代表介绍专利预审服务。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8月21日,上海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随企业代表和市民代表走进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黄浦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了解上海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现状和专利预审等惠企政策服务,同时体验新时代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的最新实践成果。
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缩短至3个月
位于徐汇区漕宝路的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3年2月正式运营,主要职能是面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通过专利预审让企业创新大幅提速。
今年1-7月,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收到预审案件6947件,受理6449件,合格4911件;累计受理专利预审案件数量13700余件,已有超过1万件的专利申请通过该中心预审合格后进入国知局的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2至3年缩短至3个月。
“知识产权保护是构建企业护城河的一个重要渠道。”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王露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围绕硬件、算法、软件领域已申请专利近90件,其中30件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通道提交,23件已正式获得授权。王露介绍,预审环节的精准审查和快速响应机制,让专利授权周期比传统流程大幅缩短。“公司发明的专利最快一个月就实现了授权,还是在今年过年期间提交的,让我们的核心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获得法律保护。”
王露手机里还有一个480人的微信群,只要有人在群里提出知识产权相关问题,很快就会有人回应。这个微信群便是以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预审主体建立的。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服务一部主管应盈介绍,中心刚成立时,一年有1000多件预审专利,如今数量攀升。目前上海已有备案主体4000多家,90%以上为中小微民营企业。
税务办理更高效:远程办件量稳定增长
8月21日下午,黄浦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大厅内,一节“闪训”课堂正在开展,企业代表现场聆听,了解最新的办税服务体系。

黄浦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服务窗口
“我们因地制宜设计了导办式进厅服务动线,推行自助优先、简事快办、窗口支撑的分流模式,分类分级引导进厅纳税人自助网办、简事快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黄浦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黄薇介绍,因此,目前企业大部分税费业务都能通过电子税务局自行办理。
“我们公司(麦当劳)的特点是门店非常多,在上海就有500多家,而且每个月都有新增的门店,所以业务有重复性的特点。”上海金拱门食品有限公司的税务经理陈舫告诉记者,曾经,公司很多业务都要跑大厅,有时还要跑不同的地方。而如今,通过办公室网上连线对接税务局工作人员,便可以办理很多业务,现在还有汇总服务,可以将多个门店的业务汇总到一家主体来做。“这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我们通过连线完成相关事项,以前要花几天甚至一周的事,现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非常方便。”陈舫说。
普华永道高级经理魏恭怿也表示,征纳互动服务推出以来,大多数问题线上都能解决,“比方说我们最近做国际税业务比较多,一些国外纳税人没有办法到现场来,需要通过专业服务机构来办理。以前我们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跑线下、做沟通,现在新推出的办税系统和很多电子化的尝试,让我们能更好地把中国税务机关的服务和国外纳税人的诉求结合起来。”
记者从上海市税务局获悉,本市税务部门积极推进办税服务厅转型工作,逐步形成全程网上办、征纳互动办、自助便利办、线下进厅办的多元化办税服务体系。今年以来上海税务部门累计提供智能互动服务276.9万次,人工互动服务60.9万次,其中远程办服务4.5万次,远程办件量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