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当LABUBU风靡全球之际,作为泡泡玛特主要代工产地的东莞强势进入大众视野。公众这才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已承担起全国近85%的潮玩生产任务,制造着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
从“一墩难求”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到随航天员飞上太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项目代表周游世界的“吉祥龙”;从麦当劳、星巴克中的IP联名玩具,到风靡全球玩家的摩动核国风机甲模玩、金属DIY潮玩品牌“拼酷”……
作为曾以“世界工厂”闻名的城市,东莞究竟是如何把握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逻辑,推动潮流产业集群化崛起,从而在这场科幻与国潮交汇的盛宴中,获得全新的成长动能?潮玩是如何悄然重新定义东莞呢?
几乎所有东莞潮玩企业的成长轨迹都相似:早期以OEM代工起步,与世界顶级IP合作生产,最高时占据全球30%的产量。然而,缺乏话语权使企业只能在价格和速度上竞争,利润大多被IP持有方掌握,盈利仅能维持日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