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早就听说过“脑机接口”这个词,但你可能很难想象,“脑机接口”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近?
在广州第一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在药物和手术难以治愈的疾病领域,患者正在通过训练“意念”,控制绑定在身上的器械,重新“站”了起来,“走”出病区。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大脑和外部机器之间架起了一座“通信”的桥梁,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意念。
从实验室到病床:
脑机接口技术重塑康复医学边界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吴文告诉总台记者,作为国内首批应用该技术的医疗机构,珠江医院开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已经有两年多时间,相较于传统康复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显著提升。
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郭燕舞介绍,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需依托多学科协同创新(工科、计算机科学等),通过信息采集、分析解码与指令整合,构建闭环神经调控系统。该技术通过解码用户意图,编码外部指令,并传递至功能执行区,形成神经功能重塑的完整回路。该系统可绕过并替代中枢神经受损的区域,从而实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修复。
这个看似科幻的场景,不仅正在颠覆人们对
“疾病治疗”边界的传统
认知,更让不少人惊讶:明明几年前还只能在实验室实现、在电视里看到的脑科学技术,怎么就这么快就在临床实现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