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迅达热水器  长虹空调  老板燃气灶  美的燃气灶  日立空调  怡和智能马桶  威能热水器  万和燃气灶  尔中央空调  三菱空调 

他们这样守护“地球之肾”

   更新时间: 2025-05-15 14:05  发布时间: 2年前   1330
核心提示:  图①:大批天鹅到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  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图②: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图③: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扎陵湖湿地。  赵金德摄  制图:潘旭涛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是给养自然生命长
他们这样守护“地球之肾”

  图①:大批天鹅到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湿地栖息越冬。  新华社记者 郝 源摄  图②: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图③: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扎陵湖湿地。  赵金德摄   制图:潘旭涛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是给养自然生命长青的默默守望者,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通道和生态长廊。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湿地面积整体呈现恢复态势,保障我国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显著提升;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湿地保护的显著成果,离不开一个个湿地守护者的坚守与付出。他们有的在黄河湿地义务巡护20余年,救助野生动物400余只;有的甘当“守门员”20余年,带着西溪湿地的清澈水体登上了《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有的成为“高原绿色的守护天使”,在青海湖边建湿地公园,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生态奇观……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守护着“地球之肾”,写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故事。

  

  范运亭――

  “最喜欢黄河湿地鸟高鸣、雁成群”

  “俺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特别喜欢听鸟儿嬉戏打闹的声音。”清晨,深冬的黄河开封段,寒风凛冽。河南省开封市柳园口乡大辛庄村农民老范,骑着自行车出现在去往黄河滩区的路上。这条路,老范已经走了23年。

  老范本名叫范运亭,今年67岁。从小,范运亭就喜欢鸟。每当农闲时,他就会去黄河滩看鸟,用卖粮食的钱给鸟治病,还会省下钱给老鹰买肉吃。“老范老范,拾个鸟不吃,送到保护站。”过去,滩区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2000年春季,在参加湿地野生动物救助活动之后,范运亭被正式聘为开封市柳园口省级湿地的野生动物保护义务巡护员。这20多年来,他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柳园口黄河滩湿地1.6万多公顷的水面、浅滩、堤岸、外滩……都留下了他巡逻的身影。

  黄河进入开封境内,河道变宽,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增高,经年累月造就了一望无垠的黄河滩地。这片广袤的湿地,是亚洲候鸟迁徙的中线,也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带。然而,20多年前,偷猎、捕杀野生鸟禽等破坏湿地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还屡有发生。“以后黄河边上没有鸟了,那可怎么办?”范运亭回忆说,日渐稀少的飞鸟,河滩上四处散落的羽毛,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成为湿地义务巡护员之后,范运亭更加积极。一个冷馒头、两瓶矿泉水、一双胶鞋,这就是范运亭巡护的“标配”。他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绕着黄河边,“这儿转转,那儿转转”。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困了就在羊棚里迷瞪会儿。“每天不仅要沿着黄河大堤巡护,有时还要到滩区进行巡查。” 范运亭说,滩区里的路本来就凹凸不平,遇上雨天,道路就更加泥泞难行,自己就只能推着自行车进行巡护。

  2008年正月初五的凌晨,老范收到线索,说滩区有人在捕鸟,他连忙赶过去阻止。由于天色昏暗,又下着大雪,范运亭一不小心滑倒了,造成右手腕骨折,落了病根。像这种危险的事儿,他经历多次,早就习以为常。

  在许多人看来,范运亭所做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范运亭却不以为然:“这些年,别人都说俺傻,俺也懒得和他们辩解。俺才不傻呢,付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让环境变得更好,这道理俺是明白的。”家人对老范的“不务正业”也习惯了,妻子经常打趣他说:“你这巡护工作没白干,锻炼了个好身体!”

  从黑发到白发,从鸟类稀少到百鸟翔集,成为义务巡护员以来,范运亭救助野生动物400余只,救护、协助没收、上交各类禽鸟500多只,制止各类滥捕乱猎行为200余起。2010年,范运亭获评“斯巴鲁生态保护奖”,2019年获得全国“最美家乡人”称号,202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将“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的5000元奖金全部拿出来,购买石子、水泥、钢筋,自己动手制作了100块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宣传牌,竖立在黄河滩区。

  现如今,捕猎者没有了,鸟类成群,一到迁徙期,几千只候鸟集体亮相柳园口湿地,场面壮观,引得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现在抓鸟的少了,一两年都遇不到一个。国家管得严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范运亭感慨道,“俺最喜欢的就是这片黄河湿地每天鸟高鸣、雁成群。”

  刘想――

  “守护好西溪湿地这个留给后人的礼物”

  “你看,那是一只夜鹭!”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角,刘想激动地小声惊呼。只见不远处,一只鸟儿立在水中的浮木上,他赶紧拿起相机记录这一幕,“又够我高兴好一阵了”。

  杭州西溪湿地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有“天堂绿肺”之称。一句“西溪且留下”,让多少人心驰神往。自2002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想,已与这片土地相伴20载。他笑言,自己就是西溪湿地的“守门员”。

  湿地多塘,但以往塘与塘之间几乎互不“交流”。为了增加水的流动性,提高观感度,刘想及同事们通过暗管将湿地内的野塘连通起来,并通过电子设备对水质进行24小时监测。

  “西溪湿地有柿基、桑基、竹基‘三基鱼塘’构成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鱼塘鳞次栉比,堪称‘万塘揽胜’,这是西溪原生态的特色,也是其珍贵的特质。”展开一张西溪湿地卫星影像图,指着西溪湿地影像全貌,刘想动情地说,“希望通过湿地人的共同努力,让这1066个池塘不减少、湿地功能不退化、保留地形地貌,让这里永远都充满绿意与生机。”

  如今,走近西溪湿地,能看到一块大屏,上面有气象参数、空气质量、水体质量,更有刘想特别添加的“花鸟日历”。“人们一来,看到空气质量优,核心区域水体常年保持Ⅱ类,还能看看当下哪些花开了,哪些鸟儿来了。”刘想说,他想让人们对湿地的了解更多一些,“有了解才有喜爱,有喜爱才会珍惜。”

  近年来,西溪湿地免票开放区域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5.79平方公里。在这些区域,市民、游客可感受四季不同的野趣与惬意。但湿地中众多的小岛和浅滩,游客是无法上去的,就连观鸟楼也掩映在芦苇丛中,人可观鸟,但不会惊扰到鸟。

  鸟儿是“生态试纸”。为了吸引更多鸟类,2018年,刘想和同事们特意给鸟儿打造了一个觅食、嬉戏的空间,包括营造大水面、扩大浅滩面积,水里种上鸟儿们喜欢的水生植物,一切按照适合涉禽、游禽类水鸟喜爱的生活环境来。

  所谓“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9年冬天,一只东方白鹳被拍到在西溪湿地现身,东方白鹳有“鸟界国宝”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此后,每每发现东方白鹳、丹顶鹤、黑脸琵鹭等“明星”鸟儿来到西溪湿地,刘想都要在朋友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