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沪指重回3500点,A股制药、医疗板块联袂上涨!截至13时45分,医药生物主力净流入额近41亿元,跻身全行业(申万)TOP3!

聚焦龙头药企的药ETF(562050)午后直线冲高2%,现涨1.42%,成交超160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药ETF(562050)是国内首只跟踪中证制药指数的ETF,重仓创新药,兼顾中药,并且完全不含医疗和CXO。

从成份股表现来看,创新药概念股强势领涨,3800亿市值巨头恒瑞医猛涨超7%,贝达药业涨超3%。中药领域,、涨逾1%。
昨日公告,子公司收到SHR-2173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以及HRS-9821吸入粉雾剂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最新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在研的创新药达到4000余款,约占全球的30%。
2025年以来,国产创新药更是频出BD大单。据统计,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达5.98亿美金,已超越2024年BD交易总额。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分析指出,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创新药公司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将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同时中国创新药公司的亏损额有望实现进一步缩窄,更多公司有望实现扭亏为盈,实现首次盈利。
聚焦制药板块机会,认准国内首只药ETF(562050),一站配齐“化学药+生物药品+中药”三大领域制药龙头,既有创新药驱动高成长,又有中药降低指数波动,并且完全不含医疗和CXO。
同时看好医疗和CXO?则可以关注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该ETF聚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与AI医疗相关度高,覆盖6只CXO龙头股。场外联接基金(A类 162412 / C类 012323)。

风险提示:医疗ETF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药ETF被动跟踪中证制药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1.12.30,发布日期为2013.7.15,2020-2024年分年度历史收益分别为:41.61%、-9.10%、-21.09%、-3.70%、-6.53% ,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医疗ETF、药ETF的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投资者,医疗ETF联接基金的风险等级是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C4)及以上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