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全国客服热线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24小时服务热线  附近服务网点  全国报修  全国报修网点  24小时服务电话  家电上门服务  附近上门服务网点  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科普|褥疮家庭护理为何如此重要?具体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 2025-07-07 21:07  发布时间: 5小时前   1810
核心提示: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或坐轮椅人群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我见过许多因褥疮护理不当而导致病情恶化的案例。如果家属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绝大多数褥疮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接下来,我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或坐轮椅人群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我见过许多因褥疮护理不当而导致病情恶化的案例。如果家属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绝大多数褥疮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接下来,我将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褥疮的家庭护理知识。

一、认识褥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褥疮的成因

褥疮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是导致褥疮发生的三大“元凶”。比如,当患者平卧时,骶尾部就承受着较大压力;而在半卧位时,身体下滑产生的剪切力,加上床单不平整带来的摩擦力,都大大增加了褥疮发生的风险。

皮肤长期受压是最主要的病因,影响血液循环使皮肤及皮下组织缺乏营养而发生溃疡、坏死。因此,褥疮常好发于受压的骨骼突起部位,如骶尾骨、坐骨结节、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足跟处等。褥疮常见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因疾病或外伤导致行动不便者、手术后需长期制动的患者等,营养不良、糖尿病、年龄大、抵抗力下降、吸烟等都能诱发褥疮。

(二)褥疮的分期

了解褥疮的分期,有助于我们及时判断病情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一期压力性损伤:皮肤完整,出现指压不变白的红斑,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局部有疼痛、变硬、表面皮温升高或降低等表现。 二期压力性损伤:部分皮肤缺失,表现为浅表的开放性溃疡,伤口呈粉红色,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完整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 三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显露,有腐肉存在,但未涉及深部组织。 四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该阶段的伤口非常大且深,坏死组织和腐肉可能会布满伤口。

二、未雨绸缪:全方位护理预防褥疮

家庭护理褥疮需重点做好四方面:减压、清洁、营养和观察。

(一)定时翻身,避免局部持续受压

定时翻身是预防褥疮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选择气垫床或软枕等将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肩胛部等)垫起,减轻局部压力。对于容易受压的部位,还可以使用减压贴、减压床垫等。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可以适当抬高床头,但角度不宜超过30°,以减少剪切力的产生。同时,在翻身或抬动患者时用床单等辅助工具,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侧卧时身体与床面呈30°角(可用枕头支撑),避免骨突部位(如骶尾、髋部)直接受压。

(二)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使用温和清洁剂

每天用温水(中性肥皂或皮肤专用清洁剂)为患者擦拭身体,尤其是容易出汗和大小便失禁的部位,如会阴部、臀部等。擦拭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摩擦。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水分,必要时可涂抹适量的润肤霜,可涂无酒精保湿霜或皮肤保护膜(如氧化锌软膏),保持皮肤的滋润,但不要涂抹在皮肤褶皱处,以免引起潮湿。如果患者发生大小便失禁,要及时清理,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防止尿液、粪便刺激皮肤。

(三)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预防褥疮的重要基础。鼓励患者每日摄入1.2-1.5g/kg体重的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豆制品),增加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锌(如坚果、瘦肉)和铁(如菠菜、红肉)等矿物质的摄入。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鼻饲或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同时,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每天至少1500 - 2000毫升(心肾功能正常者),以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湿润。

(四)定期检查皮肤变化,发现破损及时处理。

日常生活中,为患者选择柔软、透气、吸湿性强的棉质衣物,保持床铺整洁。每日检查皮肤,重点观察骨突部位是否有发红、硬结或破溃,指压红斑区若褪色则为可逆性损伤,未褪色提示可能已形成褥疮。必要时拍照或标记红斑范围,若48小时内未消退或扩大,需调整护理方案或就医。同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患者需遵医嘱控制血糖、纠正营养不良,减少褥疮发生风险。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在褥疮家庭护理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避免。

误区一:勤按摩:以为按摩骨突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实际上,对于已经出现压红的皮肤,按摩会加重组织损伤,加速局部耗氧和组织坏死。正确做法:勤翻身,减少已经发生褥疮部位受压是有效防护的重点。因此不建议按摩。

误区二:使用碱性肥皂彻底擦洗皮肤:以为皮肤越干燥越有利于预防褥疮,实际去除了有利的皮肤保护层。正确做法应该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换洗被汗液、尿液、大便污染的衣物床被单等。

误区三:使用粉剂保持皮肤干燥:以为爽身粉可以预防褥疮,实际堵塞毛孔不利于皮肤呼吸和健康。正确做法应该是:皮肤较潮湿情况下合理使用爽身粉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误区四:使用气圈以为可以预防压疮,实际增加了新的受压点。正确做法应该是:对于长期卧床的病友,建议使用交替式充气气垫床;对于坐轮椅的病友,则建议使用坐垫,根据体位调节压力大小。

误区五:只看局部,不管全身。其实这是错误的,伤口只是患者生命中的冰山一角,伤口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及营养,长期消耗创面愈合时间长,甚至患者死亡,故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仍是关键。

误区六:在伤口上涂抹各种药粉:云南白药、民间偏方等,就能促进愈合。正确做法应该是局部的用药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褥疮初期,以创面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为主;褥疮较重,局部组织有发生坏死,则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清创、负压或手术等。

误区七:长期口服抗生素或局部应用抗生素药粉,以为可以抗感染,实际增加了耐药菌株的机会,甚至出现病情反复,造成无药可用情况。正确做法应该是:若患者出现发热及创面情况,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加强翻身、叩背,避免坠积性肺炎。因创面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要先进行创面细菌的培养,待确定后使用相对应的抗生素。

误区八:暴露伤口使其结痂,以为结痂即是愈合。实际其实创面结痂后不一定就是好,一般浅的结痂脱痂后愈合,大的结痂创面很可能痂下坏死,渗出,造成大面积感染等。正确的做法是,若创面结痂仍不脱痂,甚至渗水,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此外,长期受褥疮困扰的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信心。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通过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褥疮,及时、正确的护理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帮助,让我们共同守护患者的肌肤健康。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