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遏止“数据出官”,造假造不出发展的快车道》:近期公布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显示,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童车产业园,夸大数据,并连续多年虚报产业园产值,数据虚假问题突出。在统计数据中“掺水分”,把统计工作变成“数字游戏”,会给地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严肃处理,露头就打。
文章指出,统计造假,党纪国法不容。近年来,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一系列防治统计造假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陆续印发,修改后的统计法也对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作了明确规定。社会各界不断凝聚共识,统计造假态势得到有效遏止,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然而,仍有个别干部在统计工作中为所欲为,满足了私欲私利,却堕入了违纪违法的深渊。
泡沫注不出发展的硬实力,造假造不出发展的快车道。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科学决策的指南针。一旦统计不准、把握不严、数据不实、泡沫堆积,不仅无法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真实面貌,掩盖了真情况、真问题,还容易使政策措施出现偏差,甚至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影响发展质量,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新华时评文章表示,领导干部要抓好经济,不能摆弄数据。有的干部仍抱有“数据出官”等错误观念,攀比数据、拔高政绩。抓经济是要抓责任、抓实绩、抓质量,要通过扎实有力的纪律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务实的政绩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发展成果才扎实可持续、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文章认为,根除统计造假,要从严整治、利剑高悬。要持续推进统计领域纪律作风建设,从严执行统计领域的法规制度,完善防范统计造假的制度机制,时刻保持对造假行为的警惕。要刀刃向内查摆问题,对统计领域顶风违纪违法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立行立改、查深查透,也要以案为鉴、以案促治。抓紧抓牢统计领域责任体系建设,构筑权责明确、路径清晰的统计造假“防火墙”。
新华时评文章还指出,根除统计造假,深层需要扭转观念、正向引导。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要坚持务实导向,根治好大喜功、权力任性等思想痼疾,构建更多元合理的考察体系,破除唯数据论、唯排名论,让广大党员干部摆脱数据依赖,也要探索完善数据核查,多听群众建言,防止数据虚浮。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10月30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之一就是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不顾当地实际规划建设童车产业园,夸大数据,虚报产值。
根据通报:近年来,耒阳市未经充分研究论证,在当地不具备童车产业集聚发展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打造“百亿级”童车产业园。由于支撑条件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童车产业发展远不及预期。耒阳市多次在内部材料和媒体上夸大宣传已有60余家企业入驻投产,正在建设全省名副其实的“童车小镇”,并连续多年虚报产业园产值。实际上,目前童车产业园仅建成投用2栋厂房,只有1家童车组装企业和4家配套小微企业入驻,2024年产值2165万元、税收25.7万元,企业用工不到100人,数据虚假问题突出。
据衡阳“文明耒阳”消息,10月31日下午,耒阳市委书记张润槐主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2025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张润槐强调,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做到造福一方不造势一时、谋定后动不盲目冲动、真抓实干不蛮干乱干、久久为功不徒劳无功。要严防统计造假,筑牢“不敢造假”的防线,扎紧“不能造假”的笼子,营造“不想造假”的氛围,以高质量统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力戒形式主义,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精神,全面践行“137”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勇于担当负责,以实际行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维护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0月31日上午,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传达贯彻省委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阶段有关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查整治,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全面整治整改。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将整治形式主义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送解优”行动,着力打通项目落地和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11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文章点评耒阳童车产业园一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甚至反复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干部推脱说,“我也是为了发展经济”“我是想快点把工作干好”。想干出一番成绩固然是好事,但更需沉下心来,反思问题所在、剖析背后原因。有的是因为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犯了不论证充分就上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认识上,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把自己进步当成了最大的政绩,而不是为了造福人民。做好类案分析、以案示警,从出现的问题中深刻吸取教训,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办好民生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