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迅达热水器  长虹空调  老板燃气灶  日立空调  美的燃气灶  全国客服热线  威能热水器  万和燃气灶  怡和智能马桶  三菱空调 

超6000亿元险资涌入科创赛道,能否开启科技与资本共赢新局?网友刷爆了

   更新时间: 2025-11-10 21:11  发布时间: 2小时前   2290
核心提示:  保险资金加速涌入科创赛道,“耐心资本”的价值愈发凸显。  在政策引导下,保险资金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覆盖科技企业投资。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险资通过上市公司股票、直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

  保险资金加速涌入科创赛道,“耐心资本”的价值愈发凸显。

  在政策引导下,保险资金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覆盖科技企业投资。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险资通过上市公司股票、直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等方式,投向科技类企业的资金规模已超6000亿元,投资版图全面覆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核心赛道。

  在业内看来,保险资金的“长钱”属性与科创产业的发展规律高度适配,成为保险资金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优势。保险资金独特的“长坡厚雪”的特质,也是支持科技创新的核心禀赋,有望成为推动金融动能高效转化为科技势能、产业势能的重要力量。

  政策引擎持续驱动,拓宽“长钱”入市新路径

  近年来,监管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引导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等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将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股权的风险因子调整为0.4;投资科技板企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下调到0.4;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的最低资本要求,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在不加大资金占用的情况下,进一步释放险资对上市科创企业权益投资的配置空间。

  进入2025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升级。

  3月出台的《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多元化投资工具加大对创业投资等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4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较此前20%的上限大幅提高。

  5月,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18个城市所在省份,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支持保险资金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创业投资,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截至目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已有三批,试点金额合计2220亿元。获批参与试点的机构包括、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以及多家中小险企。

  “直接+间接”双轮驱动,险资多维布局科创生态

  “在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路径上,保险资金已形成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有机结合。” 新华资产总经理陈一江在近日向媒体表示,一方面,通过直接股权投资,为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科技企业注入了宝贵的资本;另一方面,积极作为有限合伙人(LP),广泛参与市场头部的创业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借助专业投资机构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深厚的行业资源,精准“滴灌”那些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小而美”“硬科技”企业。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特点,与科技创新周期长、投入高的需求特征具有较好的匹配性。但保险资金又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对资金运用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科技创新早期风险高、不确定性大,保险资金“投早、投小”存在天然障碍。以中国人寿创新S基金接力投资模式为例,以S份额直接投资科创母基金,覆盖母基金下超过60个子基金、1200家科技企业,间接实现了投早投小。

  科创产业从研发到产业化往往需5年至10年甚至更长时间,需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以应对技术迭代和市场培育,短期资金难以匹配。同时,科创企业技术研发失败、市场接受度低等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融资风险;核心资产多为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缺乏传统抵押物(如不动产),增加了债权融资壁垒和授信难度。

  今年4月,人保资产发起设立“人保资产—科技租赁1号资产支持计划”,该资产支持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购买中关村科技租赁作为原始权益人持有的存量租赁债权,帮助中关村科技租赁实现存量资产盘活,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更多科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递进式期限和循环购买安排,产品期限最长可达10年。

  禀赋高度契合,险资和科技企业“双向奔赴”

  华夏久盈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晓辉近日向媒体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点。保险资金的长久期、大体量的核心特质,天然契合科技创新长周期、高投入的内在需求。

  王晓辉指出,保险资金的首要核心禀赋是“长久期”蓄能,寿险资金负债久期更是长达15年至30年,具备超长投资视野和抗周期波动韧性,这与芯片研发、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十余年漫长的研发周期高度匹配,能陪伴企业穿越“死亡谷”阶段。

  此外,保险资金的强大核心禀赋是“大体量”支撑,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36万亿元,具备支撑系统性布局前沿领域的实力。漫长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对资金量的需求极高,保险资金可以发挥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引导资金流向科技产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步走低,传统投资渠道的收益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保险资金急需寻求更为多元化且具备潜力的投资方向,而对科创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不失为中长期利率下行期间的一大明智之举。

  “当前是保险资金和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企业共赢发展的有利时机。”分析师指出,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和对短期业绩波动的高容忍度与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模式高度契合,有能力全流程伴随高科技创新企业成长。通过长线资金形式参与科技企业投资,有望实现科技企业经营资质的改善,进而提高潜在投资回报。而更多较高回报的科技投资将持续优化险企投资资产结构,提升整体投资收益水平,降低利差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频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548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