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香港峰会于2025年11月6日在香港召开,本届峰会以“变局中的金融新生态:开放、创新与可持续”为主题。

汇智集团管理合伙人兼香港区总裁黄恒德主持“Web3.0时代数字资产浪潮下银行业转型策略与未来机遇”圆桌对话,对话嘉宾为欧清集团(Euroclear)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蓝飞扬,花旗集团香港区行政总裁兼银行业务主管、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辛葆琏,天星银行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胡伟,香港金融科技协会董事会成员Priscilla Adams。

以下为对话实录:
花旗集团香港区行政总裁兼银行业务主管、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辛葆琏:

主持人黄恒德: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是黄恒德。欢迎大家莅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并参与我们今天的圆桌对话二。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Web3.0时代数字资产浪潮下银行业转型策略与未来机遇”。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四位来自银行业与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探讨数字资产与Web3.0技术如何重塑金融产业格局。
本次论坛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平台,旨在促进政策制定者、创新者与行业领袖之间的交流,分享对行业深刻变革的独到见解。我们的对话将涵盖技术带来的深远影响、银行业面临的颠覆性挑战与创新机遇、推动成功转型的有效策略,以及在生态系统中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灵活性、敏捷性、信任与开放,正如之前嘉宾所强调的,将是定义银行业未来的关键。
接下来,请允许我隆重介绍今天参与讨论的各位杰出嘉宾:
首先,是蓝飞扬先生 (Mr. Philippe Laurensy),欧清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他负责制定并执行公司在亚洲的战略,以把握该地区新的增长机遇。
第二位是辛葆琏女士 (Ms. Aveline San),花旗集团香港区行政总裁兼银行业务主管、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Aveline拥有超过二十五年的银行业深厚经验,在政策、合规与数字创新领域备受认可,是推动行业转型的重要领袖。
第三位是胡伟先生 (Mr. Justin Hu),天星银行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Justin在互联网资产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对Web3.0时代新兴银行的机遇与挑战有着独到的见解。
最后,我们还有Priscilla Adams 女士,香港金融科技协会董事会成员。她在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领域均拥有丰富经验,特别关注监管策略与合规实践。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我们期待聆听各位的真知灼见。
主持人黄恒德:
Aveline,首先想请教您,从您的视角看,数字资产和Web3.0对当今银行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您认为传统银行当前必须克服的最紧迫的挑战是什么?”
辛葆琏:
好的,谢谢!对我们这样的银行而言,首要任务是积极且及时地应对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7天24小时响应的数字资产时代,这确实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尤其对支付、结算和资产服务领域影响深远。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实现更高的效率、更即时的交易,以及处理更碎片化、程序化的交易需求。
当然,挑战也随之而来,例如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对银行来说,保持竞争力、跟上市场节奏至关重要。就像Justin所在的数字银行,如果我们的步伐不够快,市场份额就可能被蚕食。
我们看到,2025年正见证着行业剧变,有人称之为‘区块链的ChatGPT时刻’,而这背后正是由数字资产和稳定币所催化的。今年稳定币的发行量增长了40%,我们预计到2030年,其总规模基线将达到1.9万亿美元,乐观情景下甚至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同时,去中心化金融的潜力巨大。因此,如何在发行、交易等环节做到负责任、稳健,是核心议题。从机遇角度看,稳定币是赋能支付转换的重要渠道,其他如链上资产、代币化存款等数字资产机制也充满潜力。
以花旗的代币服务为例,它能实现近乎实时的交易,通过指尖轻触即可完成,具有强大的互操作性和便捷性。代币化存款也能提供类似功能。我们的服务基于链上运营,通过智能合约和具体的用户案例来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正如富兰克林邓普顿的Jenny Johnson昨天在全球峰会上所说:‘最好的业务是化繁为简,将复杂留给自己,将简约带给客户。’这种能力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主持人黄恒德:
“感谢Aveline的分享。那么,展望未来,您能否谈谈花旗集团在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中的定位与合作愿景?正如刚才提到的,如何创造一个互惠共赢的可持续格局?”
辛葆琏:
“的确如此。我想补充一点,正如我作为香港金融科技协会董事会成员所体会到的,花旗致力于与整个金融科技和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保持紧密联系。我们深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远胜于竞争。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战胜数字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而是视其为团队伙伴,共同进步,确保整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回顾历史,花旗始终是全球头部金融科技公司的重要银行服务伙伴,为全球排名前 20 的金融科技公司中的 15 家提供重要银行服务支持。我们不仅是它们信赖的银行伙伴,更与它们共同创造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我们一直在尝试制定能解决行业痛点的方案。
例如,昨天我和Priscilla共同主持了一场高级别圆桌会议,与地区的高级官员探讨了数字资产合规与监管的挑战。我们看到了传统金融与DeFi、数字资产世界正在融合,这带来了巨大的合作机遇。
同时,我们刚刚宣布了与Coinbase的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数字资产支付能力,以服务我们的全球客户。Coinbase虽然拥有数字资产支付技术,但仍需要花旗这样的机构提供本地化支持和全球网络能力,确保客户能够以期望的速度和效率完成交易。花旗拥有遍布94个市场的超过300个支付清算网络,这正是我们所能提供的价值。”
主持人黄恒德:
“Aveline,您刚才提到了合作。能否请您更具体地分享一下,花旗在与金融科技公司、监管机构等生态伙伴合作时,是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的?”
辛葆琏:
“当然。在花旗香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金融科技的银行’。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战略方向上:
第一是风险投资:如果遇到与我们有共同战略目标、或具备颠覆性潜力的企业,我们的风投部门会直接进行投资。
第二是直接服务客户:我们帮助客户成长,并提供能促进其发展的各类项目。
第三是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拥有巨大潜力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为终端客户创造更优的体验和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第四是构建网络:我个人将自己视为一个‘超级连接器’。
在香港金融科技周等活动中,我们的展台不仅展示产品,更展示合作伙伴的力量。例如,去年我们邀请两家金融科技和数字银行伙伴共同参展,促成了他们的交流,最终他们合作开发了新产品。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这正体现了网络协同的价值。
此外,香港监管机构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他们推出了清晰的路线图,并鼓励银行在沙盒中进行创新。我们也在生成式AI等沙盒中与伙伴合作。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可能缺乏数据或不完全了解银行业痛点,通过共创,我们能开发出更强大的产品。行业协会在倡导政策支持和推动行业教育方面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不仅是香港,我们与深圳金融科技协会、上海金融办等内地机构也保持着密切交流。近期我们接待了许多国际代表团,分享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同时也向内地(如苏州)学习优秀实践。这种双向学习能让所有参与者受益。
总而言之,构建一个开放、协作的生态系统,是实现共赢的关键。”
天星银行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胡伟:

感谢主持人的邀请。我想先回应主持人提到的核心问题——风险与机遇的关系。作为一家数字银行,天星银行诞生仅五年,而香港已有八家数字银行同台竞争。我们始终将“风险”“技术”与“机遇”视为一体化的思考维度,因为数字银行本身就是在激烈竞争中“危机中生存”的产物。
结合本次议题中提到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资产创新(尤其是Web 3.0领域的探索),我们的实践主要围绕两点展开:
第一,合规优先
我们优先选择机构级合作。例如,在香港,我们与本地合规交易所、香港证监会持牌机构,以及银行同业(如参与监管沙盒“sandbox”的伙伴)开展协作。通过参与监管沙盒,我们能在可控环境中探索创新应用潜力,同时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第二,夯实底层技术,聚焦Tokenization存款创新
我们认为,Tokenization存款(代币化存款)是香港金融创新的重要机会。作为数字银行,我们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夯实底层基础设施,积累技术能力与数据资源,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将潜在风险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机遇。
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与行业伙伴合作,例如在场的花旗、Euroclear等机构洽谈合作。数字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拥有强大全球网络与合规经验的大型银行支持,通过合规机构间的协作,我们既能抵御风险,也能将挑战转化为增长动力。
主持人追问:您提到“合规优先”与“夯实基础”是两大重点,那么在更广泛的生态圈视角下,天星银行如何平衡“快速创新”“客户信任”与“合规监管”这三者的关系?
胡伟: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天星银行的实践可以总结为“用户优先、合规前置、技术驱动“三位一体的策略。
首先,用户优先:天星银行是典型的零售导向数字银行(C端用户占比80%),所有服务设计均围绕用户需求展开。
其次,合规前置:在挖掘用户创新需求的过程中,我们从“需求评审”、“系统设计”到“测试上线”,均将合规要求嵌入全流程。例如,需求分析阶段就同步评估监管合规性,确保创新与合规并行不悖。
最后,技术驱动:作为天星银行的行政总裁,我深度参所有的需求设计及评审,包括APP内的每个流程交互环节设计。我们要求一线业务、产品设计乃至管理层对细节都了如指掌,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又符合监管合规要求。
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团队付出更多努力,但能确保我们在创新、用户体验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
主持人:天星银行的团队以技术背景为主(一半以上同事为IT或研发工程师),您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如何通过“合规创新”与“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快速赢得客户信任?
胡伟:
天星银行技术背景为主的团队特性让我们对“数字化”有更深刻的认知——我们认为“世界本质是可数字化的”,而客户的需求与监管要求,最终都可以通过“产品化”解决。
我们的实践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内部协作模式创新:传统银行有“前台业务、二道防线、三道防线”的分工,但在天星银行,我们将这些环节“虚拟化拉通”——通过跨职能虚拟小组解决业务问题,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响应效率。二是AI技术的深度应用:香港金融管理局在“金融科技2030”规划中亦强调AI策略,这对我们来说是重要机遇。借助AI技术发展与数据积累,我们在全流程风控(如机器学习模型、反欺诈反欺诈等)中探索新模式,减少传统依赖人工调查、询证的方式,更高效地应对数字金融资产时代的风险挑战。三是合规治理与赛道选择:我们深知,创新需要投入,而天星银行作为年轻的银行,需聚焦适合自身的赛道。例如,我们近日与和开泰银行完成香港金融管理局“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三方合作的试验用例探讨了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在加强香港与泰国之间的供应链融资应用。尽管当前规模较小,但通过这类“沙盒实践”,我们能深入理解监管对未来发展的要求,在可控范围内积累经验。
总结来说,天星银行通过“用户优先、合规前置、技术驱动”的模式,在数字资产浪潮中稳步探索,既抓住创新机遇,又守住风险底线,逐步赢得客户与市场的信任。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