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均为 复旦大学 供图
8月31日,是复旦大学本科新生报到的日子,43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开启了在复旦的求学生涯。
在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报到摊位前,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与新生交谈了起来,现场新生问了许多问题,对于大学生活有期待也有一丝迷茫。“我告诉他们,复旦有这么好的‘文理工医’环境,要多接触有思想的人,学会批判性思维,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赵东元院士在迎新摊位前与同学们交流。
赵东元表示,文科有文科的大师,理科有理科的顶尖科学家,他们的创新意识、思维方式都值得学习。“我认为在大学里是平等的,老师和你平等,同学更平等,这才是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其实物理、材料、化学甚至生物都是相通的,科研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关键在创新,关键在有没有思想。学课程只是一个基础,学会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新生报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复旦大学方面了解到,为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让新生“未到校先知情”,今年学工部联合信息办全新推出AI“复旦迎新助手”,为新生提供实时的校园学习生活各类资讯,从入学必备攻略、校园生活指南到学习学术支持、发展成长资源,覆盖新生从“入学准备”到“校园适应”的全场景需求,上线以来,日均解答问题600多组。
“迎新智能助手”基于学校自研的智能体开发平台结合本地化DeepSeek大模型构建,该平台支持低代码构建与多模态接入,具备安全可控的知识管理能力。除迎新场景外,基于该平台,学校信息办也和财务处、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开发多个智能体,期望打造复旦校园AI服务生态。目前平台正在持续优化,未来将支持更多师生自主开发智能体,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和校园管理服务,提升校园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新生与机器人互动。
此外,复旦大学还依托多模态模型技术,研发了一款VisualRAG智能体应用“复图识景FDU Scene”。该应用能够对师生拍摄上传的校园景点照片进行智能识别,并通过图像知识库的向量化检索实现精准匹配与历史文化介绍,在服务师生多场景需求方面注入智慧新动能。未来,复旦大学将继续深化大模型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校园场景的应用探索。